清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瓶梅的世界人心浮动,但让所有人都能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口碑怎么样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传统中国社会的分工,有“士农工商”一说。除了读书人,农民其实是最大多数的群体,他们多半自给自足,还有少量围绕农业的手工业,比如铁匠木匠什么的,商人排在最后。

《金瓶梅》里你会发现,在清河县,几乎看不到农民,手工艺人也不多,除了商人西门庆和一些官员和读书人,生活着大量在“士农工商”序列之外的小市民。

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书里有小买卖人,摇着拨浪鼓的货郎来了,箱子里有新鲜的梅花菊花,还有各色汗巾。跟西门庆好上的来旺媳妇宋蕙莲,手里有了钱,穷人乍阔,开始炫耀式消费。

货郎勉强算小商人吧,清河县还有很多别的行当。

有理发师。上门给西门庆理发的小哥,一次能赚5钱银子。

有画师。李瓶儿死后,西门庆家请画师来画遗像。画师先画出草稿,拿给吴月娘她们看,然后根据甲方的意见修改。一共画了两幅,一个半身的,一个全身的,全用大青大绿,冠袍整齐,再用绸缎裱好。

算命先生也很会做生意。西门庆死后,孟玉楼被李衙内看上,两边的媒婆担心孟玉楼年龄大,就找算命先生帮忙。

当然还少不了娱乐行业的艺人。过节、铺子开张、孩子满月,就连葬礼都少不了唱戏的、敲鼓打锣的。来陪西门庆和李桂姐踢球的艺人,忙乎一下午,能赚一两五钱银子。

在《金瓶梅》里,女性也有更多的谋生机会。比如唱戏给吴月娘她们听的,就是女艺人,包括“女先生”,其中一个还是盲女,会弹琵琶,能唱百十来套流行歌曲,一天也能挣5钱银子。

有专职的媒婆。媒婆们脑子活络,不光是说媒,还随身带着花翠箱子,给女人们带来时髦的头饰,这是另一份收入了。

青楼也生意兴隆。在那个时代,青楼是合法的,不止提供服务,还提供饭局和交际。

《金瓶梅》总共写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事服务业的市井小民。他们肯动脑子,腿脚勤快,每个人都能挣到钱。

《金瓶梅》的环境设定是清河,旁边就是临清码头,一个靠着大运河发展起来的新兴商贸城市。城市提供了更多机会,能够吸纳失地的农民和劳动力。

很多人对城市有误会,以为城市是西门庆这种富人的天堂,其实城市也能为穷人提供机会和庇护。在城市里,每个人不可能像乡村那样自给自足,要靠发达的服务业支撑起日常生活。

而且经济上的富庶,还催生了各种新的消费需求。西门庆他们固然欲望膨胀,但他们的欲望,也会转化成需求,带动消费,解决很多人的就业,养活更多的人。

西门庆的生意越来越大,他雇了很多伙计,打理生药铺、当铺、缎子铺、绒线铺,类似于现在的店长,每人每月2两银子。

西门庆给妻妾们做衣服,一次要三十多件,大裁缝带着十来个小裁缝上门,铺上毡条,拿出剪刀尺子,忙了好几天,工钱是5两银子。

落魄文人,也能在西门庆家里混口饭吃。西门庆当了副提刑之后,需要起草文书、搞公关修辞,便请来温秀才,包吃包住,每月二两银子,连读书人都开始为富人服务。

就这样,《金瓶梅》让这些市井小人物登堂入室,进入了文学的世界。在这之前,他们通常是沉默的大多数,很少被看见。

传统上,这些人往往被看作势利小人,但从我们今天评判服务业的标准来看,他们难道不是同理心强、善于洞察客户的高手吗?

《金瓶梅》写活这些底层的小人物,体现了作者的耐心和慈悲。

“小传统”是真实的民间社会,活着才是最要紧的。

庄子早就讽刺儒家是“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说他们只关心高调的礼,却不懂人性的复杂。

《金瓶梅》选择视线下沉,看见普通人、小人物。

当儒家读书人还在感慨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的时候,《金瓶梅》却看见靠自己的本事挣钱吃饭,一点也不丢人。让所有人都能活下去的,才是人间。这是生命的权利,也是最大的慈悲。

《金瓶梅》的世界,虽然人心浮动,但换个角度看,浮动也意味着自由,意味着一个自在、饱满的民间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泥沙俱下,却也生机勃勃。

推荐阅读《金瓶梅原版无删减一函5卷刘心武评点全本金瓶梅词话兰陵笑笑生著横版繁体字台版》,阅读金瓶梅需要阅历、耐心、慈悲心,读《金瓶梅》而心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金瓶梅原版无删减一函5卷刘心武评点全本金瓶梅词话兰陵笑笑生著横版繁体字台版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购买

感谢阅读、点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