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身高一米八,还是个好 [复制链接]

1#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几乎成了丑陋的代名词。但是,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却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在《水浒传》中,武大郎和武松是山东清河孔宋庄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邢台清河县武家村人。实际上历史上的武大郎是明朝永乐年间人,名叫武植,夫人潘氏,明初由山西晋阳迁到山东清河居住。

武植塑像

武植从小就好学,喜爱诗词歌赋,由于幼年丧父,家道清贫,从小就在有着一河之隔的黄金庄的潘家当学徒。在干完白天工作以后,他到了夜间还苦读诗书。

潘家见武植志向远大,长得玉树临风,故将女儿许配给武植。武植后来在中年得中进士,并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他为官清廉,在任时除暴安良,深得百姓爱戴。据《清河县志》记载,他任职期间“兴利除弊,清廉公明,深得民众的喜爱,送万民伞以敬之”。可见,他是一个非常正直并且有一定才能的人。

但是这样的一位好官怎么就演绎成了卖烧饼的矮子呢?这一切,都与交友不慎有关。

武植少年时期,有一位同窗好友黄堂,与武植特别要好,并且结为兄弟。黄堂在武植少年时期多次资助,武植非常感激并且明确表示将来与他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进京赶考时,武植中了进士,黄堂却名落孙山。

后来,武植到阳谷县当县令,在任期间,时时不忘自己的清贫出身,为清苦百姓任劳任怨,经常深入民间,解决他们的疾苦。

这时,黄堂家道落败,家中又惨遭大火,无奈之下去投靠已经当了县令的好友武植。到了阳谷县的第一天,武植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且安抚他,自己一定会帮助他的。

可是之后,黄堂一直住了半个月,再也没有见到武植,便以为武植搪塞自己,富贵之后便不想帮助自己,一怒之下不辞而别回到清河。

武大郎

在路上,黄堂越想越有气,就编造了武植在阳谷不是做官而是卖烧饼,身高也不是一米八,而是身材矮小的“三寸丁”,他的夫人潘氏金莲也不是贤妻良母,而是水性杨花、红杏出墙的荡妇。这么一来,武植和潘金莲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等黄堂到了家门口,见到自己老家原来的地方盖起了新的宅院,甚是华丽,猜想是自己的妻子将祖宅卖掉了渡难关。正在外面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的夫人从院内走了出来,问他到了家中为何不进。黄堂急忙问是怎么回事。夫人告诉他,他走了没几天,武植就给家里送来了许多银两,让他们重新修缮一下房屋,并置办了一些生活必需品。黄堂听了以后羞愧难当,非常懊悔,知道是自己误会了武植,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于是他马上赶到阳谷县,找到武植,当面向他道歉,承认是自己编造了他的故事。武植也对他说,当时是因为阳谷县有好多事情要等待自己去处理,所以一时没有时间来招待他。武植也一直都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兄弟,认为兄弟之间不需要那些虚情假意,没想到他误会了。

黄堂听了以后非常惭愧,于是又请人写了许多赞颂武植的故事,一边走一边到处宣传,希望能以此挽回对武植的坏影响。可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黄堂的匿名帖早就在阳谷和清河传开了。虽然武植并不在意,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施耐庵却将这一荒唐事写进书里,后来又有人写进了《水浒传》。

武植墓

武植生前此事影响并不大,但是后人却备受困扰,他们为了将这千古奇冤正名,一直保留着自武植以后的家谱,上面记载着从武植迁徙到清河县以后族人的记录。现在到清河县就能见到武植墓和碑文,并且有施耐庵的后人画家施胜辰亲自送给武家后人的一幅字画,表示代自己的祖先对名誉深受伤害的武家给予正名。但是无济于事,所以他们一直无可奈何。

此外,年初武植墓被发掘时,发现楠木悬棺。根据出土的武植遗骨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一米八,这也证明了他根本不是施耐庵笔下的“三寸丁谷树皮”形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