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是我国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世情小说,是古典小说史上的里程碑。明代四大奇书中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三部都是根据民间故事、戏曲收集、改编而来,唯独《金瓶梅》是个例外。
主角西门庆是个破落户出身,整天和一帮不务正业的结义兄弟们在丽春院喝花酒,吃喝嫖赌样样在行,可这样的纨绔弟子,不但没有败光家产,反而在当地混得风生水起。升任山东提刑所掌刑千户,成为山东首富。
《金瓶梅》不是神话故事,西门庆虽然是个纨绔子弟,可这个纨绔子弟并不简单。除了家中的药铺之外,还有其他渠道能挣到大把的银子。
这等一个人家,生出这等一个不肖的儿子,又搭了这等一班无益有损的朋友,随你怎的豪富也要穷了,还有甚长进的日子!却有一个缘故,只为这西门庆生来秉性刚强,作事机深诡谲,又放官吏债,就是那朝中高、杨、童、蔡四大奸臣,他也有门路与他浸润。所以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搅说事过钱,因此满县人都惧怕他。
在古代司法腐败的情况下,西门庆有两大挣钱的渠道,放官吏债和在县里管公事。小说的创作背景是明朝中后期,当时官员上任要自己办官服,上任的所有程序都离不开银子。没有银子怎么办,那只能借。
向谁借?只能向西门庆这类的财主借。吴典恩升为驿丞后,无钱赴任,由应伯爵做担保,向西门庆借了一百两银子,借款文书上的利息是月息五分,这比今天的高利贷还要吓人。看在应伯爵的面子上,西门庆没收利息,借款文书上的月息五分就是当时的行情,光放官吏债每年的收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搅说事过钱。”西门庆只是一个商人和混混,怎么能管衙门里的公事呢?小说中当地的司法太过腐败,冤案、错案太多,原告想打赢公司,必须要给县太爷送银子,被告想止损,也得给县太爷银子。县太爷想多收银子,那只能两边来回和稀泥,诉讼期越拖越长,迟迟不能结案。
这样下去,原告就算赢了官司,送的银子和花费的精力代价太大。这时候西门庆出来了,干起了“调解”的勾当,原告和被告都找到西门庆,他两边来回糊弄,案件可以迅速结案,原告能少花点银子,被告也能减少点损失。当然这两方都要向西门庆送银子,除了孝敬县太爷的,剩余的要归他所有。
县太爷既能捞到银子,又能减少公务,何乐而不为?可这份差事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除了精明之外,还要有靠山。一个什么都不是的混混,县太爷会理你吗?西门庆机深诡谲,权倾朝野的蔡太师都是他的靠山,在清河县只有他干这个差事最适合。
放官吏债也是同样的道理,借贷人都是朝廷命官,就算拖着不还,谁敢去他衙门里要债?别的财主敢放官吏债吗?肯定不敢。可西门庆有蔡太师做靠山,哪个官员敢拿乌纱帽开玩笑?封建官场腐败的温床,又有着大靠山,再加上他的机深诡谲,有了这三大优势,生意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大,想不发达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