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无羊小县为何成为世界羊绒中心
TUhjnbcbe - 2024/7/14 1:07:00
北京白癜风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1/5419382.html

清河,这是一个神奇的河北小县,没有草原,不养羊,却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加工集散地,被称作“中国羊绒之都”。

一声惊雷:农业小县家家户户“搞分梳”

“清河的羊绒产业是年正式发展起来的,和改革开放同步。我年投身羊绒行业,算是第一代羊绒人。”从只有6台梳绒机的个体作坊干起,到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清河宏业集团董事长冯子宏忆起30多年的从业史,娓娓道来。

年的清河,是河北当时18个贫困县之一,是全省出了名的“四不靠、两没有(不靠山、不靠水、不靠大城市、不靠叫铁路)“两没有”(地上无资源、地下五矿产),每年都要向上级要救济粮。当年遇到大旱,上面出台新政策,允许村里做买卖,发展社队工副业,作为对农业生产的补充。

工副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业务员。年3月,一个叫戴子禄的业务员去鄂尔多斯购买毛纺设备时,发现(被大企业扔掉的”土毛球”中还含有大量的羊绒)羊绒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就弄一车土毛球回来。

因为买不起大型机器,戴子禄对当时的梳棉机进行改造,成功分梳出羊绒,还以5万元一吨的价格卖给了北京的绒毯厂。很快,用下脚料梳绒赚大钱的事儿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周边村民纷纷做起羊绒分梳。

冯子宏说,虽然是“土专家”改造的设备,但清河的羊绒分梳机丝毫不比国外的设备差,清河的羊绒产业靠它拉开了帷幕。

80年代初,很多人对做买卖还有顾虑。清河出台“放宽经济政策24条”支持大家放开手脚搞家庭工业,很多个体加工户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形成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景象。

“当时的口号是‘四个轮子一起转,哪个转的快就让哪个快转’,放手让我们去干,就是政府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冯子宏说,改革开放一声惊雷,第一代羊绒人冲在了最前线。

只身赴会:“农民企业家”从广交会走出国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其他县还在种地养殖时,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清河人已经在自己摸着石头探索致富之路。”清河县羊绒制品管委会副主任郑春雨说,很多“农民企业家”都开始走南闯北,深入牧区采购羊绒原料。

“当时霍尔果斯口岸交通不便,要从北京飞到乌鲁木齐后再倒汽车、火车,我的一个亲戚就把现金绑在腰上去收羊绒。在新疆那儿的旅馆里,住的80%都是清河人。”郑春雨说。

这个时期,清河羊绒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的“过山车”式发展。羊绒产业受市场波动大,当时的很多企业家不了解市场行情,盲目生产,积压了很多羊绒,最后只能亏损倒闭。

“一大批本土企业都倒了,我前三年赶上原料涨价挣的多万,也都全亏完了,还欠下了银行债务。”冯子宏说,主要是因为那时候市场信息闭塞,接触的都是中间商,不知道外面的情况。

当时河北只有外贸公司能参加广交会,企业都不允许参加。(在清河第一个把羊绒出口到国外的是一个叫庄荣昌的农民企业家,年他和新疆外贸局联营,使清河的羊绒漂洋过海到日本。为清河羊绒打开出口国外的大门)年,清河东高集团的宋永恒只身去了那年的广交会,一下订出了40吨的羊绒。

“91年的时候,我也提着一包羊绒,拿着名片,想方设法混了进去,向外商推销自己的产品。”冯子宏说。

广交会让清河的很多羊绒商看到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他们没有什么经验,但一个个野心勃勃。随着国家外贸出口的进一步改革,很多企业可以自行出口,清河羊绒产业迎来大发展。

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满足日益多元化需求

相对于羊毛,羊绒的价格更高。以前,很多国内的顾客对羊绒没有什么概念,消费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企业家们找不到销售渠道,只能给国外大品牌做贴牌加工,赚取低廉的加工费。

某国外大牌50%的羊绒产品用的都是宏业纱线。冯子宏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出口多元1公斤的原材料,可以做出5件售价3万元的成品。“国外的品牌附加值很高,和他们比利润差距很大。”他说,在清河,这样的落差曾是所有羊绒企业的痛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转变。“他们开始意识到,20年前,吃苦耐劳成就了清河羊绒,而现在要靠智慧、靠设计、靠品牌,不是靠体力。”郑春雨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顺应时代大潮,很多企业开始去老产能,增新设备,加强供给侧改革,向梳绒、纺纱、制衣全产业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现在,清河羊绒制成品的比重在整个产值中已经超过50%,从初加工到深加工转型的路子一步步走了出来。

“这些年,中国的消费力量起来了,有了高品质产品的消费需求和能力。贴牌生产不是出路,以后国内的市场前景广阔。”冯子宏说,去年,宏业给国内某服装品牌企业的羊绒成衣供货量已经达到30万件。

清河还与一些高校、服装设计机构合作,每年设计羊绒服饰多款,研发防辐射、抗病菌等多种功能性产品,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个性化需求。

“清河企业家们越来越重视设计和品牌,已经诞生了一大批行业里有影响力的企业,产品销售遍布全国。”郑春雨的脸上洋溢着控制不住的喜悦。

一带一路:搭乘中欧专列挺进世界

这几年,在清河的羊毛交易货站里,长年住着来自各地的羊毛客商。这些客商把俄罗斯、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的羊毛运到这里销售,通过当地分梳出羊绒销往世界各地,刘学良就是其中的一位。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我们的羊毛搭上了中欧专列,直接穿过哈萨克斯坦进入新疆的口岸,以前要20天,现在只要7天,相当于原来的的1/3。”说起“一带一路”带来的好处,刘学良兴奋不已。

这趟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一路一带”沿线各国的国际铁路班列,每周开行两列,一次可以运载40多个集装箱的货物,为清河羊绒的出口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中欧班列开通带来的不仅是运输时间的缩短,运费也大大缩减,越来越成为清河羊绒企业青睐的运输方式。

“我们每年有20万件羊绒制品销往德国,以前走空运要花多万元,搭乘中欧班列只要35万元,仅为以前的1/4,优势非常明显。”清河红太集团总经理崔应国说。

目前,清河获得出口资质的羊绒企业已经有56家,不断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叫响自己的品牌。

“互联网+”:电子商务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今年初,李鹏举和他的父亲公布了一场比赛结果:他以万元的年利润战胜80万元的父亲。

原来两年前,李鹏举的父亲打算增购一批分梳设备扩大生产,他却坚决反对,认为做深加工产品,通过线上销售发展空间更大。最后,父子俩各干各的,约定两年后比谁赚得多。

今年30出头岁的李鹏举告诉记者,这几年县里面大力发展电商,16年成立自己的公司以后,在政府的帮助下,去年‘双11’当月的销售额就达到了万。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清河羊绒也乘上了这股“东风”。“靠着一根网线,一年赚的比我五年加起来都多,还是不能小看年轻人。”李鹏举的父亲认了输。

羊绒电商不仅让李鹏举这样的青年企业家获益,也开始带动帮助更多的村民创业脱贫。今年42岁的赵福双两年前还是西张古村出了名的贫困户,现在不仅脱了贫,还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

“以前缺少就业技能,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只能靠几亩地过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赵福双说,年,他通过参加县里电子商务培训班做起羊绒电商,没想到第一个月就赚了元。后来,生意越做越好,第一年收入了10万多元。

在清河,像赵福双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年,清河发展到17个淘宝村,网店3.5万家,从业者6万人,年销售额50亿,“清河模式”也被称为“中国电商三大模式”之一。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这一路走来,都是和国家的政策步调一致的。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清河羊绒的今天。”清河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羊绒产业发展局局长孙连岭说。

经过40年的发展,这个不养羊的小县,拥有近3万台梳绒机,10万多羊绒从业人员(发展纺纱生产线余条,电脑横机余台,形成年纺纱吨,织衫万件的生产能力),已经从全国最大的羊绒集散地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纱基地和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地,实现从“羊绒之都”到“羊绒纺织名城”的转变。

未来,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清河将向集技术创新、高端制造、时尚引领于一身,具有显著示范效应和强大汇聚力的“世界羊绒中心”大步迈进。(中国日报河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羊小县为何成为世界羊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