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因皇室姓李,故唐朝又被称为李唐。从开国皇帝李渊,至亡国之帝李柷,共历二十一帝(包括女皇帝武则天),享国年。
唐王朝建立之初,清河县是清河郡的治所,一直处于唐王朝与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的争夺之中。直到年正月,刘黑闼败走饶阳,其所属饶州刺史诸葛德叛变,带兵擒住刘黑闼,送往洛阳。刘黑闼被唐朝太子李建成杀害后,才最终归属唐朝,清河郡改称贝州,清河县仍作为治所。
年,唐朝徙贝州治所于历亭。年,贝州治所又迁回清河县,清河县恢复为州治。年贝州又改称清河郡。年清河郡又改称贝州,直至唐朝灭亡,清河县一直作为治所。贝州下辖8县,其中历亭、夏津、临清属今山东省,其余五县——清河县、清阳县、武城县、经城县、漳南县都在今河北省。其中清河县城在今清河县境西,清阳县城在今清河县境西北,武城县城在今清河县境东北。
唐朝的地方行政建置,由隋朝的郡、县两级建置,发展成道、州、县三级建置。另外还有府的建置。唐朝的道有行政上设置的道和军事上设置的道两种。行政上设置的道,始于贞观元年。唐太宗改革民少吏多的弊端,因山川形变,分全国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即“贞观十道”。清河县所在的贝州隶属河北道。到年,唐玄宗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的社会现实,在贞观十道的基础上,又分全国为15道,即在关内道长安地区附近增设京畿道,河南道洛阳地区附近增设都畿道,将江南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将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其它六道不变,即开元15道。清河县仍属河北道。唐玄宗在每道设置了采访处置使,并确定了治所,清河县所在的河北道采访使治所设在魏州(治所今大名县东北),这时的道已成为地方一级的政区。
军事上设置的道从年十月,唐睿宗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纳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之后,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全国先后设置了10个,道的最高长官为节度使(岭南道为经略使)。年,唐玄宗置幽州节度、诸州军管内经略镇守大使,领幽、易、平、檀、妫、燕等六州,治所幽州。年,幽州节度使兼河北采访处置使,增领卫、相、洺、贝、冀、魏、深、赵、恒、定、邢、德、博、埭、营、鄚等十六州及吉安东都护府,至此,清河县又属幽州节度使兼河北采访处置使的管辖。
年,幽州节度使增领河北海运使。这样行政上的道和军事上的道合二为一,节度使、采访处置使一身兼二任,道在河北成为地方一级政区。
“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为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唐王朝在内地大量增设节度使,设置节度使的州及其辖区称为藩镇,也称方镇,从而形成藩镇体制。州、县隶属于藩镇。成为藩镇统州、州领县的地方三级建制。河北藩镇,尤其是魏博、成德、幽州三镇成为“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的典型,被称为“河朔三镇”或“河北三镇”,“安史之乱”后,清河县先属相卫镇(年改称昭义镇),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占领贝州,自此以后清河县又属魏博镇。年,朱温出军攻克贝、卫、博、澶等州。自此直到唐朝灭亡,清河县一直处于朱温的统治之下。
唐朝所设的府分府、都督府、都护府三种类型。唐初沿用隋朝旧制,称总管府、大总管府,年,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是军政合一的特殊机构。清河县曾隶属的府有:年贝州开始隶属冀州总管府,年该总管府改称都督府,年该都督府废止;年贝州开始隶属于复置的相州都督府,此都督府年废止;年贝州开始隶属冀州大都督府,该都督府废止。
(摘自《清河通史》一书)
原标题:《唐朝时期,清河县的政区沿革与政权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