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周恩来早期学习经历,居住地方漂泊不定,生
TUhjnbcbe - 2024/9/8 9:12:00

在我党的历史上,周恩来可以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可以说是个毫无污点的革命家。

曹操有句名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指的是周朝的一个贤相,毛主席在给柳亚子写信时曾经说过:“周公确有吐握之劳。”毛主席称呼周总理为“周公”,足以说明他对于我党的价值所在。

图1世纪伟人——周恩来

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尤其是在外交方面,光辉事迹数不胜数,对祖国做出了杰出贡献,好多人都称其为毛主席的“张良”。

周恩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为人友善,平易近人,而又不失威严的人设,自然离不开他早年受过的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周总理早期的教育经历。

年少时期的私塾教育

周恩来年3月5日出身于江苏淮安,当时的在中国正处在晚清的统治之下,在列强的围攻之下,大清政府风雨飘摇。

百姓面对着西方列强和封建官僚的双重压迫,民不聊生。好在周恩来的祖父是当时大清的“公务员”,在当地的县城当了个小官。家庭生活还算美满。

图2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周恩来故居

但是,好景不长,祖父周起魁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不幸因病去世了。从此家族逐渐没落,周家也逐渐从当初的中产阶级沦为了普通家庭。

周恩来的父亲是一个忠厚的老实人,平时大多时间在外省打零工,虽说挣不了啥大钱,但是养家糊口还是足够的,母亲万氏是个当地大户人家的女儿,非常有文化。

但是遗憾的是,周恩来只能称呼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干爹”、“干娘”,因为周恩来不满半岁的时候,他的十一叔就得了重病,生命垂危,家族里有个习俗,这种情况下,周恩来要被过继给他的十一叔,这也是为了十一叔这分支将来有个根。

正好当时家庭也不富裕,周恩来的生父生母就顺势遵从了这一习俗。所以,真正抚养周恩来成长的,其实是他的叔母。

毕竟出身名门望族,嗣母陈氏凭借自身的文化素质,在小时候经常教周恩来背诵一些唐诗宋词之类的。由于父亲死的早,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部由母亲负责,周恩来的母亲精通人情世故,把家族关系打理的井井有条。

图3青年时期的周恩来

可能是受母亲的影响,周恩来从小便待人和善,非常善于与人沟通,这一性格特点使他后来成为了我国的外交部长,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评价过周恩来:“他是中国最杰出的外交家。”

年,按照《周氏家训》年仅五岁的周恩来,开始进入私塾上学,也正是在这时候开始使用了“恩来”这个名字。周恩来的第一个私塾叫做周家塾馆。

当时的私塾并不像如今的学校一样,不同年龄的孩子会分配不同的年级、班级。毕竟是私人开设的教育机构,不管孩子年龄多大,都在一个教室里学习。

周恩来走的也是那个年代读书孩子普遍走的路,到了私塾后,先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这些基础的书籍开始学。

但是周恩来从小就爱学习,他并没有局限于这些简单的书籍,他还经常听先生给学长们讲“四书五经”,并且对中国的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周家塾馆,把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当做重要教材,所以周恩来从小就懂得了什么叫“出淤泥而不染”。

图4宋代周敦颐作品《爱莲说》

在周家塾馆读了一年之后,由于周恩来跟随父母去位于清河县的外祖父家,于是只能告别周家塾馆,去了万家塾馆寄读。那么周恩来一家为啥要远走清河县呢?

这还要从一次彩票中奖说起。当时的周家已经没落,仅仅靠父亲一个人那点工资来维持生计,一家人也没少受叔叔们的帮助。

有一次周恩来、周恩溥兄弟二人随母亲万氏回娘家过年,在清江浦十里长街游逛时,面对小贩的软磨硬泡,周恩来的母亲和十八舅一起凑钱买了一张彩票。

没想到,这张彩票居然中了大奖,一共是一万块大洋,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款了,周恩来一家人啥也不干,都能花到下一代。

由于是合伙买的彩票,这笔钱最终被平分,周家得到了块大洋,原本这笔钱能让贫困的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但是万氏和孩子们回到家后发现事情并没那么简单。

周家被挤满了人,曾经的熟人、轿夫、短工等等,都来讨喜钱,甚至周恩来爷爷那辈的债主也都纷纷来讨债。

如此一来,周家这块大洋最终可能剩不下多少,周恩来的父母商议之后决定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准备迁居到清江浦,从此周恩来、周恩溥便进入了万家塾馆读书。

但是,万家塾馆的老师是一个落榜的秀才,此人整天梦想着继续考试,去朝廷谋个一官半职,根本无心教书,每天上课的内容还是《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这些东西周恩来早就能倒背如流。

于是,周恩来便与老师达成了协定,每天自己按时来,然后去外祖父的书房学习,到点以后跟同学一起回家。但是好久不长,这事还是被周恩来的嗣母陈氏发现了,这样的老师明显不合格嘛。

正好,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泼出去的水,万氏带着孩子在娘家生活,并没有得到娘家人的好脸色,毕竟在那个年代,女儿嫁出去,就是周家的人了,理论上跟娘家没啥关系了。带着孩子一直在这蹭吃蹭喝,这不太成体统。

于是,万氏和陈氏商量,买下了十里长街以南的陈家花园的十四间小房子,作为周家在清江浦的临时住所,然后自己请老师为孩子教书,开办了自己的私塾。

两位母亲找的先生不仅教学态度好,而且知识渊博。在陈家花园塾馆,周恩来的文化知识大有长进,这主要还是源于他自身刻苦努力。

当时周恩来的表妹万怀之回忆:“我七哥(周恩来)学习非常刻苦,我当时还在学习描字时,他就已经能够悬肘写字了。”

但是,周恩来一家人在陈家花园生活没多久,母亲万氏就因为过度劳累,患上了肺结核,由于当时医疗水平太差,万氏在年不幸去世。

当时周恩来过继的那个叔叔也是因肺结核去世的,所以嗣母陈氏也被传染上了此病。于是陈氏决定回到宝应娘家,毕竟自己的侄儿陈式周懂点医术,没准能治好她的病。

图5周恩来的老师是陈式周

于是周恩来便和嗣母陈氏来到了宝应的陈家。陈式周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曾经当过李鸿章的家庭教师,还做过上海《申报》的编辑,因为小时候曾经在周家塾馆借读,因此对周恩来的到来非常欢迎。

陈氏非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恩来早期学习经历,居住地方漂泊不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