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正值青春年华。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心中信仰,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就是革命烈士冯化宣。
冯化宣烈士墓坐落在冀南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多名烈士的忠骨,黑色花岗岩石墙面的“英名墙”上,镌刻着5万余名冀南烈士的英名。
来到冯化宣烈士墓前,久久伫立。追忆烈士的英勇事迹,感悟烈士的革命精神,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冯化宣
“投鞭渡,剑削国贼头……”
南宫市和生店村地处该市东南,南临清河。村周田畴交错,绿柳垂杨。
年,冯化宣就出生在村南的一处小院里。8岁时,他走进学堂,由于秉性温和又聪明好学,他的老师董振田非常喜欢他。慢慢地,董振田开始给冯化宣讲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一些革命道理。
16岁时,他考入了南宫县师范讲习所(后改称乡村师范),同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一起,共同探求救国真理。
“九一八事变”后,一些青年学生纷纷走出校门,进行街头讲演,刷写标语和示威游行。冯化宣挥毫疾书,在《南宫周报》上发表了《抗日救国论》等文章。“愁!黄河岸边水长流。投鞭渡,剑削国贼头……”他那悲壮诗句在当时曾引起巨大反响。
年,冯化宣在乡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党支部委员。年底,乡师毕业后,他到杨丘村教书,担任党的区委委员。
这时,南宫中心县委已经成立。白天冯化宣在校教书,夜间、假日,他就四处奔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从年底到年春,他的足迹遍及南宫、清河、冀县、枣强等地。偏僻的乡村、县城的店铺、学生的宿舍……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相继建立了一大批农村党支部。他筹建了冀(县)枣(强)工委,并任冀枣工委书记。
随后,他辞掉教员职务,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艰苦生涯。
“这真是我的救命床呀!”
年冬,敌人对冀南暴动开始大肆反扑,无数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惨死在屠刀下。冯化宣被调任巨(鹿)南(宫)中心县委书记。这里正是暴动的中心,也是敌人围攻的重点。环境异常恶劣,冯化宣不顾个人安危,奋斗不息。
在东野庄村,冯化宣表哥郭春鹤老宅内的一张木质老床,见证了冯化宣为党的事业出生入死的场景。
清河县东野庄村和南宫市和生店村分处清凉江东西两岸,是清河最早的革命老区。年,冯化宣等人在这里创建了清河县第一个党支部——东野庄党支部。
年冬的一天,冯化宣来到东野庄村布置工作。深夜他住在表兄郭春鹤家。当时风声正紧,到处张贴着捉拿冯化宣的通缉令。时过午夜,突然房上传来响声。
“不好!外面有情况。”郭春鹤急忙推醒冯化宣,让他躲藏到放杂物的西里间的床下。这时,敌人已进院开始砸门。开门一看,门口两边各站着一个端枪的人,枪上还带着明晃晃的刺刀。
敌人到处乱搜,来到冯化宣藏身的西里间,拿手电筒乱照,正打算照床下时,手电筒灯泡突然坏掉,敌人只好出来,冯化宣躲过一劫。
冯化宣对郭春鹤说:“这真是我的救命床呀!”如今,郭春鹤的老宅被命名为县级重点文物,被保护起来。那张“救命床”依然保留至今,成为冯化宣从事革命事业的见证。
“我今日受点苦,
是为了将来千百万人不受苦……”
为了避开敌人的围捕,冯化宣离开年迈的父母和妻儿,常年奔波于野外,在树林里和破庙里藏身,坚持革命工作。
年春的一个夜晚,冯化宣秘密来到家中,老父亲看到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儿子,忍不住劝他别再出去。冯化宣对父亲说:“我今日受点苦,是为了将来千百万人不受苦……”他的话深深打动了父亲。
年5月,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河北省委决定将特委撤出暴动中心地区,冯化宣作为特委领导成员仍留在原地坚持斗争。他坚持秘密联络党员与群众,恢复党的组织。
一次,冯化宣在野外与敌人周旋了两天两夜。挖野菜,吃草根,不小心食物中毒,全身浮肿。就这样,他还一直坚持着,为党日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保存了宝贵的力量。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官吏纷纷败退。冀南一带的土匪、会道门、民团和各种杂牌武装蜂拥而起,出现了一片混战的局面。
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冯化宣致力于恢复党组织、筹建冀南抗日武装的工作,成立了余人的“八路军别动队”。
年1月,冯化宣等人到隆平与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支队联系。此时,平乡县北时村的时风栖,也刚刚成立了一支“抗日义勇军”。特委要求冯化宣等人去隆平途中,顺便到时风栖部队作一下教育工作,把时风栖部队争取到隆平八路军挺进支队去,壮大抗日武装力量。
途经平乡县东马延时,冯化宣遭遇“大刀会”。“大刀会”成分复杂,为奸特所利用。他力图说服“大刀会”,然而未果。
一个“大刀会”头目用长矛向冯化宣头部刺去,冯化宣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村里正在筹建纪念馆,
将红色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冀南烈士陵园冯化宣烈士的墓前,摆放着几束绢花。冀南烈士陵园政工科副科长渠晶晶说,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都会有单位和个人自发前来陵园祭扫,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陵园每年有30多万人次前来学习祭奠。”南宫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周哲辉说,战争年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早已融入当地群众的血脉,汇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
冯化宣烈士出生的地方和生店村,如今有多人,富饶美丽。
“村里种植的梅子杏全国有名,还有羊绒加工、汽车脚垫加工等,村里的年轻人更是做起电子商务,网上卖货也很火。”和生店村党支部书记王福国说,“这里是烈士出生的地方,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凭着艰苦奋斗的干劲和踏实肯干的韧劲,使村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王福国说:“村里现在正在筹建纪念馆,搜集冯化宣、马国瑞等革命先辈的资料,要将红色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手记
24岁,冯化宣牺牲时的年岁。
正值青春年华,正值风华正茂。然而,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何惜抛头颅,洒热血。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历史已经过去,但不能忘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时常回忆那段难忘历史,植下“红色基因”,在心中埋下“红色种子”,以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创造的激情、务实的态度,肩负起历史使命。
戴口罩、讲卫生、测体温、勤消毒
疫情面前,科学应对,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发布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