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举善路
——河北省清河县教育基金会、清河县慈善总会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慈善公益报(张印普谢丙月靳志华裴海潮李济慈)教育,兴业强国之根本。
慈善,社会文明之尺度。
素有“礼仪之邦”“运河古郡”之称的河北省清河县,进入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后,相继诞生了以“支教”和“施善”为宗旨的两个社会组织。奖教助学,扶贫济困,仿佛两翼双轮,助推着清河教育与慈善事业的高速发展,有效带动并影响着清河全县文明新风的倡树与兴起,使这颗“冀南明珠”更加靓丽璀璨。
“两会”之成
年7月29日,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清河县教育基金会揭牌成立,开创清河历史之先河。时任县委书记、政府县长等四大班子领导及清河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代表悉数出席成立仪式,一时传为佳话。
基金会创始人为清河县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李文勇。他慷慨捐资万元,县财政配套支持万元。万元的原始基金使其成为全省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
李文勇兴学为善的不凡之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扬。有一联语赞曰:“巨资助教,功冠今古;大智兴业,怀兼义才”。
基金会首任理事长为教师出身、多年分管清河教育工作的原副县长郑成明。时任县财政局长的许涛兼任监事长。基金会将“聚力兴学,为善谋道”作为建会理念,将“人人爱孩子,个个助教育”作为基金会宣传语广为传播,使之家喻户晓。
年10月25日,经清河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县民政局批准,依托县教育基金会的优势资源与组织基础,清河县慈善总会宣告成立,再次填写清河历史的一块空白。邢台市政协原主席柴冠景,时任县长、现任县委书记王俊红为县慈善总会揭牌。郑成明再挑重担,出任慈善总会首任会长,县审计局局长李桂峰兼任监事长,清河县爱心企业家、“河北好人”杨树国任副会长与法定代表人。县慈善总会将“尊强扶弱、敬富济贫”定为立会宗旨,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清河“两会”有了长足发展。截至年9月底,除万元原始基金外,“两会”收入总计.94万元。其中县教育基金会为.81万元,县慈善总会为.13万元。以助学济困为主的公益性支出分别为.02万元和.59万元,奖励资助师生人,帮扶救助困难人员人。
寓教于善,以善促教。清河县教育基金会、慈善总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独特构架与管理模式,被社会公众称为“走出了一条教育慈善融合发展之路”。
尽心助教
“让每一位教师安心执教,让每一名学生潜心攻读”,是广大爱心支教助教人士的着力点,也是清河县教育基金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除按常规程序给予困难师生以资助外,教育基金会还主动通过县教育局、学校及有关镇村,发现家庭困难和罹患大病的师生,在规定范围内以最大额度和最快时间给予救助,以化解燃眉之急。基金会常指派专人将善款善物送到救助对象家中,代表基金会与社会爱心人士表达问候与祝福。对患大病的困难师生,基金会还会充分利用自身渠道优势,面向社会或偕同师生所在学校组织定向捐赠。
成立8年来,教育基金会已形成一个惯例: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都对困难、大病和高龄教师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截至年底,共看望教师余人次。凡是在清河任教过的外地老师,基金会也都以不同方式表达问候与敬意。清河教育曾得益于他们的付出,而他们也切身感受到清河的情谊。
倾力扶贫
慈善事业是扶贫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清河县教育基金会和县慈善总会紧紧抓住这一主干,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实典型引导人们的爱心善意,进而催化社会善行义举,广泛聚集民间慈善力量,为扶贫事业添砖加瓦。
“爱心扶贫超市”是慈善总会联合县妇联共同开创的一种扶贫模式,旨在鼓励帮扶对象积极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按劳动积分到附近定点“爱心超市”领取扶贫款物,有效激发了他们的脱贫内生动力。县教育基金会和慈善总会先后被评为“京津冀社会组织跟党走——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优秀单位”“河北省扶贫先进单位”“支教模范单位”和“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三大奖项
物质与精神奖励两手抓、两手硬是清河教育、慈善的突出特色。自年始,县教育基金会与县教育局联合创办“大学生精英奖”;与县教育局、县政协文史中心联合设立“顾随名师奖”;与县文联、教育局和政协文史中心共同创立“石祥文学奖”。“三大奖项”各具千秋、各有所重,在清河产生了不同凡响的社会效应。
“大学生精英奖”包括“名校奖”“博士奖”和“表现奖”,旨在厚植优秀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感恩意识,鼓励他们勇攀知识高峰,学成报效国家、回馈家乡。获奖学生每人每年将获得至元不等的奖金。奖项实施4年来,共奖励优秀学生人次,投入资金.2万元。
以清河籍当代教育大家、国学大师顾随先生之名设立的“顾随名师奖”,旨在永远纪念这位出自清河的名彦大儒,传承他为人师表、博学笃教的操行风范,推进全县师资队伍建设。每年从全县中小学教师中评选出10名名师,每人奖励元。截至目前已奖励教师20名。顾随先生弟子、中国古典文学大师叶嘉莹先生为奖项亲笔题词。
以清河籍当代著名诗人石祥先生冠名的“石祥文学奖”每年奖励10名优秀文学作者,每人奖励元,旨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文学新人,激发广大师生的文学创作热情,促进清河教育和文学事业发展。石祥先生曾于9年5月出席首届“石祥文学奖”颁奖仪式,对获奖者给予鼓励和祝福。
纾难救灾
救急救难救灾,是慈善组织的重要职责,也是对其执行力、影响力与公信力的重要检验。
在年初和年初两个时段全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及支援南宫市抗疫斗争中,清河县教育基金会、县慈善总会均于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全力动员社会各界捐赠款物驰援抗疫一线,为取得抗疫的持续胜利贡献力量。其间,县慈善总会共接受专项抗疫捐赠笔,合计.32万元,并在转运支付过程中做到三个“无一”:无一分挪用,无一处差错,无一时延误。
“风雨同舟战魔疫,荆棘共路迎新天”。4月8日,南宫市副市长崔茂林专程来到清河县慈善总会赠送锦旗和南宫市委、市政府的感谢信。
“解囊助守一方土,大爱呼迎九域春”。疫情防控高峰过后,县教育基金会和慈善总会举行了题为“愿山河无恙、祈家国平安”主题表彰活动,将由志愿者自己撰词、县内外书法家书写的幅书法作品,赠送给助力抗疫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
年7月下旬,河南突发历史罕见洪涝灾害。在县慈善总会号召下,社会各界情系灾区,闻汛而动。清河县天达万方等46家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和李献国等位爱心人士,短短几天内便向河南捐赠款物价值45.11万元,更有清河“八勇士”夜赴河南新乡投入抗洪抢险的壮美之举。8月12日,清河县宣传、民政和慈善等有关部门以“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为主题,举行了支援河南义捐义举表彰活动。
在这次驰援河南以及随后的助力清河段运河护堤防汛行动中,县教育基金会和慈善总会充分发挥了协调、倡导和组织作用,凸显出在特殊情势下应有的应急救援能力与全体工作人员有担当、能担当的大爱格局。郑成明会长结合切身体会撰写了《提升社会声誉,强化应急能力》的文章,被《慈善公益报》刊发于“百名会长说慈善”专栏,引发业界同仁及读者高度
慈善工作与志愿服务有着天然的联系,可谓“志愿尽为善”“慈善皆志愿”。
在常驻清河“两会”的志愿者中,有几位曾在教育局工作,富有高考志愿填报经验。为发挥所长,服务考生,基金会先是在县影剧院举行了近千人参加的大型高考咨询公益讲座,继而又从清河中学等学校聘请了八、九位资深教师,无偿为全县考生提供“一对一”高考志愿咨询服务,深受学生与家长欢迎。至年间,共接待考生及家长余人次。工作高峰时,每位老师平均每天接待咨询考生20多名。为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及时的咨询服务,县教育基金会将“教育咨询服务处”确定为内部常设机构。
善名远播
慈善是文化的结晶,文化是慈善的灵魂。近年来,县教育基金会、慈善总会高度重视慈善文化宣传工作,先后编辑印发《春风化雨——清河慈善人物事迹》,设立慈善捐赠功德榜、开展教育慈善主题诗歌征文活动、选树教育慈善先进典型、在明德公益助老服务中心举办传统文化讲堂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教育大义和慈善精神,厚植道德沃土,弘扬人间大爱。
年底,与县文联和音乐家协会合作,成功举办“爱的路上,感谢有你”大型公益演出。
年初,录制《慈善之歌》演唱视频,在县城各处街道广告屏幕循环播放。
此外,与县美术家、书法家协会数次联合举办“翰墨书大爱、书画献真情”作品捐赠活动,共接受县内外20余名书画家捐赠书画精品余幅,全部用于对捐赠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回赠。
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慈善公益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全国及地方多家媒体对清河县教育基金会和县慈善总会予以报道。志愿者们也专门撰写了《为民兴学,彪炳千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广聚善心,广施善行》《与善为伍,与爱偕行》《虔敬在心,做高尚事业》《尊强扶弱,敬富济贫——论慈善总会八字理念》《慈善人的信念情怀与弱德之美》等文章及几十幅楹联。这些文稿经由县慈善总会
公益慈善人人可为,人人可享,但就现阶段而言,捐赠主力仍为富甲一方的成功人士。基于此,县教育基金会和慈善总会常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发出倡议信、媒体宣传及撰写传记等形式,鼓励企业家树立“达则兼济天下”的使命意识,富而好义,富而达礼,以实力和德行争做利义并举、富贵相兼的实业家、慈善家,并终使家族成为名门望族。
在李文勇等榜样的带动影响下,清河助学为善的风气日益浓厚,亿力地产、城大金属、亿利橡塑、意创地产、中航上大、清河农商行、河北旭亚、河北国亚、河北欧亚、泰山烟酒等企业都以大笔捐赠奉献爱心,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有爱心、行善举、有担当、高境界的优秀企业家。县慈善总会现有会员名,其中爱心企业家达84名,占到57%,充分体现了社会企业的使命担当。
胜友如云
八年多来,市、县领导、民政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清河教育、慈善事业给予了鼎力支持,诸多社会贤达也多方过问或光临“两会”,令“两会”同仁心存感激,深感荣幸。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李树深,著名作家、诗人石祥,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为民,国务院参事忽培元,邢台市政府副市长邓素雪,河北省委原副秘书长张国均,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江滨,原北京军区某部政委王石禄,清河县委原书记孙彦敏,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韩振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专家纪书春、中华慈善总会宣传部长兼慈善公益报社社长曾春光,河南许昌学院原副书记汪庆华、北京信息工程大学后勤处长孟庆洲等各界人士以及徐如钢、张成昇、黄敬华等省内外知名书画家先后来“两会”参观考察,其中不少嘉宾现场题词留墨,吟诗赋词,解囊表意。
各级领导、社会名流与友好人士的纷至沓来、悉心指导,使“两会”工作不断得到改进与提升,也为全体志愿者带来了温暖与鼓舞。
善行人生
以退休和退居二线人员为主体的“两会”志愿者们在教育基金会成立之始,便确立了“阳光做事、力争最好”的思想基础。他们个个正气盈怀,清风满怀,倾尽全力,将清河公益慈善事业作为自己晚年的精神寄托,以至安身立命之所。
“两会”各项规章制度齐备完整,一切依法循章、规范有序、健康运行。工作人员慎独慎微持守《职员守则》,严谨主动履行《部室职责》,让慈善工作始终处在良心之下、阳光之中。
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中规定,非公募基金会上年度基金余额的8%应为本年度完成的公益性支出任务。若募捐与其他收入不足,就会出现“吃老本”现象,甚至将老本吃完。郑成明等志愿者却在起草《章程》中明确写道:在原始基金万元不得减少的前提下,保证8%的公益性支出。一旦发生“吃老本”情况,当即递交辞呈。他们这种勇于向前、自断后路的担当精神与争创佳绩的工作激情,极似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人曾这样评价清河“两会”志愿者:“既心静如水,又积极作为;既心存敬畏,又敢于担当;既赓续传统,又紧跟时代,实为难能可贵”。一切都基于他们在平日里养成并坚守的“八字”信条:“真心做事,真情待人”。
“声誉是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命所在”,是郑成明会长常说的话,而他们的“五个一”规定更是在县内外传为佳话:志愿者不要一分钱工作报酬,不动一分钱公款吃喝,不收受助户一分钱礼物,不因工作在会员单位吃一顿饭,财务上不允许有一分钱的报销变通。正是这种高度的自律精神,使清河“两会”在社会上赢得了极高口碑,既强大了组织,又广聚了爱心。
县委书记王俊红对教育基金会和慈善总会志愿者予以高度评价,称作“一群高尚的人做了高尚的事”。更有爱心人士将他们誉为“清河慈善公益的一面旗帜”。
“做慈善即终身事业,聚爱心乃一世生涯”。“看世间景观,安仁最美;阅流金岁月,偕爱致祥”。这就是清河县教育基金会和慈善总会志愿者们生活写真与精神写照。在兴学举善这条充满温暖和希望的道路上,他们正广结善缘,施仁布德,笃实力践,逐梦前行,为建设和谐文明、美好善治的清河社会贡献着来自教育与慈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