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史海钩沉三千年前,清河大地曾叫甘泉市
TUhjnbcbe - 2024/10/2 16:05:00
                            

《水经注》讲西周时期的清河被称作“甘泉市地”。“市”,通“芾”,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音“福”,说明清河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在自然条件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的初步研究》中的说法,西周早期华北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山东中部济南、聊城一带冬季不结冰;冀南、鲁西、豫北、关中都有梅树长,竹林,桑林茂密繁多;家燕在春分时节飞临今山东半岛附近。平均气温比今天高2—3度。清河县与山东半岛大体在同一纬度,在气温上比较接近。这说明当时的清河地区在气候上温暖湿润,比较接近亚热带气候类型。

清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黄河中下游地区,境内主要为古黄河、海河等水系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其地势开阔,地形较为平坦,西部和北部略高,逐渐向东部和南部倾斜。加之当时的清河背靠大陆泽,境内有“禹河”(古黄河)、泜水、滏水、漳水等河流流经,境内河道纵横,土壤肥沃,是中国北方的鱼米之乡、桑麻之乡。

“邯郸—清河车马大道”。周武王灭之后,周人为了加强对东方疆域的控制,在夏商道路的基础之上修建了新的道路——周道,也称“车马大道”。东方的“车马大道”以洛邑为中心,呈辐射状向东方发散,将东方各国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运往周的都城。《诗经?大东》说:“维北有斗,西柄之揭。”意思是通往东方的道路像北斗星一样分布,他的斗柄掌握在西方,即镐京和雒邑。华北地区的“车马大道”以邯郸为中心,北向邢、洛、亳、蓟,东向冠氏、青阳(清河)、营丘(齐国都城)。周道是西周王室的生命线,也是国家交通的中轴线。

“邯郸—清河车马大道”是通往东方大国齐国的必经之路,因此等级很高。《诗经》有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周道中间高,两边低,到旁有排水沟,“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其宽度约在10米左右,可供四辆马车并行。《小雅四牡》记载“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周道两旁都植有树木,每隔十里设有可供歇脚的“庐”;三十里有宿,可供住宿;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和积”。周道设有专人养护,朝廷也定期派人视察,是为“司空视涂”制度。

齐国是以工商业立国的国家,其国策是“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邯郸—清河车马大道”的修筑极大地方便了齐国与中原各国的经贸往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原地区与海岱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对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自《清河通史》一书)

原标题:《三千年前,清河大地曾叫甘泉市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海钩沉三千年前,清河大地曾叫甘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