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社会信用示范区目标,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构建组织领导、信用监管、社会应用和服务保障四大机制,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一、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开创制度设计新格局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市委、市政府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将牵头部门调整至市行政审批部门,制定了争先创优工作方案。年,继续拔高工作标尺,各级各有关部门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坚持每月研究调度,对责任部门、科室调配力量给予重点倾斜,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工作方式创新精细。市、县分别建立信用考评指标体系,结合县(市、区)、市直部门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考评目标,实行精准考评。每月进行考评排队并纳入市级机关和县(市、区)年度考核内容。
(三)制度体系强化健全。市信用办以及市县两级信用体系建设单位分别制定了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实现了国家21个重点领域全覆盖。年3月,启动了地市级信用立法工作。
二、全方位打造信用监管机制,从事前、事中、事后全维度覆盖市场主体生命周期
(一)建立信用承诺“新模式”。建立告知承诺制,对首批76个事项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并向社会公布告知承诺书。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建立“拿地即承诺,有地即开工”的审批新模式,全市纳入承诺制项目个,项目平均开工时间提前30天以上。积极鼓励企业、个体工商户、重点行业人群进行信用承诺。市直47个重点窗口单位开展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全市归集信用承诺书万件。
(二)归集信用信息“全方位”。信用信息涉及基本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公共事业、社会责任、荣誉信息、“红名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七大类,涵盖公安、人社、民政、公积金、生活缴费等各领域公共信用信息,覆盖所有市场主体,总数据量1.6亿条。
(三)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全领域”。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52个市级部门和有关县级部门制定了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共归集评价结果信息49万条。其中,税务系统为A级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对D级纳税人的纳税评估,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年全市共评选出A级纳税人户,较年户增长89.27%,纳税信用持续向好。
(四)坚持联合惩戒“零容忍”。全面梳理失信被执行人涉及44个部门的条惩戒措施,“红名单”涉及的条激励措施,建成自动化联合奖惩系统,将信用核查嵌入到市县各部门工作流程。累计信用核查超万次,归集联合奖惩案例7万件。
(五)力求失信记录“全修复”。对行政处罚失信主体和严重失信主体,按照“谁认定、谁修复”的原则,依据修复流程,通过督促履责、约谈、培训等帮助其及时修复信用,负能量转化,将信用工作形成闭环。组织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主动与待修复企业对接,将信用修复工作常态化。累计完成信用修复1万余件,政府失信事件整改到位率达到%,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地方国有企业债未发生违约事件。
三、高标准打造社会应用机制,以惠民利企的实际行动推动信用产品落在实处
(一)创新“信易+”应用。推出“信易贷”,印发《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实施方案》,加大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12万家企业、70个金融机构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发布金融产品个,授信笔,授信金额亿元。依托市信用应用平台,推出“诚信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