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我老家赵家寨往南走,遇到东西走向的马颊河就来个九十度拐弯,再走上三里多地,就能看到一座关帝庙,这是我们县唯一保存下来的明朝庙宇,据说里边关二爷的金身前前后后都被重塑过三四次,;两边捧印的关平和端青龙偃月刀的周仓形象更是变过好几次,清朝同治年间这一带闹捻匪,关帝庙里边的周仓居然被塑成了张牙舞爪的捻子头人张乐行,只是没多久就随着捻匪覆灭,才恢复以前那种俯首听命于关二爷的样子。这座关帝庙后就是井鳌钱满仓的家,有人说钱满仓长得有点像是周仓,都粗头大脸黑乎乎的,这也就是井獒给人的形象吧。
在我们那一带,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钱满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甚至比我们赵家寨四爷爷都出名,他们家的位置又有点特殊,处于高唐、茌平和临清三县交界之处,这三地方只要提起关帝庙后打井的钱家,众人都要“啊”一声,纷纷露出钦佩的神色,农村人肤浅,总愿意喜欢吹牛,每当有酒场聚餐,常有人吹嘘自己和钱家的源泉,什么七姑老爷、八舅爷之类称呼喷涌如潮,恐怕就是钱满仓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有那么多的亲戚,可据我所知,他家亲戚并不是很多,认真说的话,就是他得罪的亲戚,比没得罪的要多,没得罪的就是没有来往的,从这个角度,钱满仓有点孤家寡人!
说钱满仓,就不得不介绍一下他的外号“井鳌”,这个词在文盲遍地的改革开放之前,往往会有歧义,好多人习惯于把这个称呼写作“井凹”,解释起来也振振有词,这个凹字就像挖开的一口井,符合钱满仓的身份。可后来被丁岗村的孔秀才(这位秀才公我将来也会撰文介绍)认真解释过才知道,原来这个鳌大有学问,是有点像二郎神啸天犬般的神物,鼻子特别灵验,可以逆风嗅十里。钱满仓这个外号是一位全国很有名气,也有学问的大师所赠,大师叫季羡林,在清华大学当老师,是不次于画虎大师李苦禅的存在。钱满仓就是因为给季家庄看过一口井,震惊了这位国内有名的才子,才给钱满仓起了这个笔画特别多的外号,现在主要是万世太平的国度,要是像当年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聚义的时候,钱满仓凭借这个外号就可以入伙的。不过据说虽然得了这个外号,钱满仓挖井后仍是在季家庄要了五斤大米,也许他觉得一码是一码,起称呼和付劳务费并不等价,当时大米叫做“江米”,是并不多见的东西。
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钱满仓的手艺吧。对,没错,他就是挖井的大师。人家都说山东一百单八县,同样我老家那一带也有一百单八井,现在井在农村的作用已经弱化很多,可在当时靠天吃饭的岁月里,井几乎是镇宅宝物的存在。解放前说家里有多少田地,都说的是水田,也就是地里有井才可以算数,水一旱十,一亩水田要抵得上平常的十亩田地,而且这打井也不是随随便便说打就打,看着地势低洼,但要没有钱满仓这样的高手指点,可能挖上三四个月也不见水出来,唐庄曾经有户家主脾气很僵,请钱满仓时看他态度倨傲,一怒之下甩手而去,自己带着仨儿子非要走愚公移山的路子,也不再找任何打井师傅指点,一心一意自力更生,结果井没挖出来,倒是挖出了北方很少见到的一窝毒蛇,小儿子被咬了一口,找沈三麻子才算捡了一命。也许从那个时候吧,凡是挖井就很少有人发犟劲,一定请钱满仓给看看。
钱满仓这门手艺是家传,但前几代人俨然没有他这样的天赋,在农村会看井挖井的人并不少,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那么一两户,可钱满仓应该属于天才一级,从十五岁开始,就给黑虎桩子村找了一口甜水井,一下子闯出了名声。要知道黑虎桩子村曾经被一贯道护法五梅道人断定过一辈子喝苦水的地方。当时解放后打击一贯道,就把钱满仓破除迷信找到甜水井的事印上了宣传单,这一下好多人都知道关帝庙后钱家有个钱满仓,会看水道,眼睛能一眼看穿深埋于地下的水脉,更有人瞎传,说他能找到黄泉,这就有点言过其实了。当然后来钱满仓更是有缘遇到了季先生,得了井鳌的外号,愈发不可收拾。
虽然钱满仓有这门手艺,可一直也并不富裕,这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改革开放前挖井都是公社里的事,挖井除了提供点饮食,其他都是算工分,而工分这东西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辛苦干一年拿不回家里什么。钱满仓是个孝子,他母亲是江苏江阴人,在北方生活了四十几年,但一直吃不惯北方米面,一直喜欢吃大米,这就有点奢望了。在高唐县即便是县干部,一个月也配置不了一两斤江米,此外钱满仓还有三娘、四娘,这都是他父亲解放前为了生男孩纳的妾,解放后一夫一妻制,都离了婚,不过除了二娘改嫁去了河北清河县,三娘四娘都终身未嫁,她们并没生男孩,但有传说钱满仓是三娘的儿子,可因为庶出变正室所出,不过最后一直到三娘和母亲都去世,她俩也没说什么。钱满仓挖井有个规矩,就是一口井除了工分之外,要给他五斤江米,也就是为了孝敬母亲和三娘、四娘。
二、
钱满仓的五斤江米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可在当时却不算小数目,要知道有些老百姓终其一生,都吃不上几次江米,因此在很多人眼里,钱家老太太每个月都能吃一两次江米饭,那可算得上是穷奢极欲了。后来钱老太太仙逝之后,他们村里人传说老太太棺材里堆放的都是上好江米,足足有百余斤,以至于老人家被心术不正的人盗了墓,当然事实证明这个传说是谣言,老太太棺材里除了几件衣服,其他什么也没有,不过被挖祖坟是我们那一带最大的耻辱,找不到盗墓者,钱满仓嚎哭跪拜了很久,最后在坟前搭了一个窝棚住了一年,就像民国之前那种守墓!后来三娘四娘去世,已经开始火化,但钱满仓仍是依照自己母亲的规矩守了半年的坟墓。
说起来钱家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男丁单传,从钱满仓往上数六七代,都是只有一个男孩,当然女孩则是很多,钱家最多的亲戚就是姑家,姑姑、姑奶奶、姑祖母等等,但是叔爷辈都是空缺,当年钱满仓他老爷子就是因为生了三个女儿后,一直没有男孩,才开始纳妾,可说也奇怪,除了二娘没有生育,三娘四娘也都是生了俩闺女,也就在老爷子快要绝望的时候,他大老婆反而害了喜,后来就有了钱满仓,当时人们都说好饭不怕晚!活该钱家看井挖井的技艺不该绝。这真是天赐一子。
虽然钱满仓属于宝贝疙瘩级别,可是钱家家教很好,他们有自己的规矩,也不讲究读书中举,更不学什么琴棋书画,从男孩七八岁开始,就由自己父亲带着去挖井看坡,钱家有一本郦道元《水经注》全本,相比较世上流行的版本多了五卷内容,而这五卷都是讲得水脉暗流。钱家人识字不多,很多内容都是强闻博知,钱满仓则因为解放后强制扫盲,在整个家里都算是个学问人,这也和他后来挖井技艺异军突起有一定关系。
钱满仓做过一件最大的事,就是他直接影响到了县一级的行政区划。解放后那几年,钱家和他家宅前的关帝庙并不属于高唐县,而是被划在一个叫做清平县的区域内。一九五六年国家行政区域重新划定,曾经为是不是留下清平县有过一番极其激烈的争论,季慕林作为专家也参与了意见,只是实地考察时他在北京并未跟着过来,不过他提到了井獒钱满仓的名字,说此人对于水源有种天生的悟性,可以聘请他看看附近的地势走向。
专家们果然找了钱满仓参与意见,现在相关的记录已经找不到,可是有一些民间传说:钱满仓很认真地看了清平镇周围,最后找了四个点位让人挖井,挖了三天结果只在东北角位置挖出了水,而且那水有一种涩涩苦味,根本无法饮用;而他去到老高唐县城,也同样挖了四口井,可都是当天见水,而且甜美异常。他才说清平县乃是枯水区,如果建城,将来连喝水都会成为麻烦,因此他觉得最好不要保留清平县。虽然不敢说他的意见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一九五六年年底,清平真得撤了县,行政区划给了高唐、临清和茌平三县。清平县城也就降级成为了清平镇,不过他挖的那口井并未被填实,现在仍在清平镇古城楼北侧。
只是钱满仓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得到好处,原来的清平县干部依然是干部,虽然拿出主意的季慕林大师没办法,但收拾这个井獒则不费什么力气。这件事情后不久就赶上国家“四清五反”运动,钱满仓被打成反动分子,不过多难兴邦,随着政治运动而来的就是三年自然灾害,连续几年农村颗粒无收,大旱旱得地里都开了几十公分的裂缝,原来地里的水井也都断了水,部分村里连喝的水都成了问题。老人们说这是旱魃成精,历史上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背井离乡去外地乞讨为生了。不但是村里自发组织的挖井队处处无功而返,就是那些村子里一些专业挖井的人,也都根本找不到目标,有些明显看上去有水的地方,挖了七八天后,仍是什么也看不到。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吧,钱满仓才被允许重新出山,开始他还矫情一把,说自己也找不到水源,于是县长三顾茅庐,后来更是软硬兼施,说要是他不出去救民于水火,那么他们家前面那座关帝庙会被拆掉,可能钱满仓实在看不得长得和自己有点相似的周仓被大卸八块吧。于是带着罗盘,开始在乡间找水。
有些地方水源找起来并不复杂,钱满仓毫不费力就挖出了几口苦水井,但是在饮用水寻找上则大费周折,尤其是在《水浒传》中的十字坡孙二娘开包子铺的那个村所在,钱满仓一直住了半个月,才在一个开旱莲的荒芜院子里挖出了甜水井,而且在挖井时有另外的收获,居然挖出了一大一小两把鸳鸯刀,刀鞘已经生锈,可是刀影如秋水泛月,后来这两把刀被钱满仓用作了求婚的礼物,送给了比他还要年轻的岳父“李文物”!也就是后来丫丫的父亲!
三、
上一章只说了井獒钱满仓的本事,但他有着诸多的烦恼,当然困扰一生的大事就是子嗣。
孔子他老人家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俨然一道诅咒,一直在钱家血脉中悬浮,我们说过,钱满仓就是他父亲老来得子,快到五十才有了这个传宗接代的娃,到了钱满仓这里,命运也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钱满仓结婚很早,七八岁就定了娃娃亲,新社会已经实施一夫一妻制,已经不能像他父亲那样纳妾,所以钱老爷子先下手为强,十五六岁就把儿媳妇娶了门,开始专心致志给老钱家制造后代。
可世界上的事情就这般不如人意,虽然井獒钱满仓在当地也算得上是名人,而且找的这个媳妇贤良温顺,聘婷秀雅,但他俩在一起却不但生不出儿子,就连女儿都没有,弄得不但是几位婆婆着急,就连那些早就嫁出去的姑姑也都纷纷出谋划策,但无论这对夫妻如何努力,他们也没收获一男半女,最可悲的就是钱老爷子,七十三岁去世的时候都有点死不瞑目。
不过钱满仓和妻子感情很好,二人说不上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可也算是贫贱夫妻,他妻子无论是孝敬父母还是夫妻之间,都让钱满仓很是满意,即便是钱老爷子,也只是在临死前才握着儿子的手,说道:“钱家不能断了血脉呀!”说这话的时候也看了跪在一旁的儿媳妇,眼里满是歉疚。
钱家血脉并没断,也就在钱老爷子带着遗憾离世后不久,满仓妻子居然怀孕了,接下来顺理成章生了一个男孩,不幸的是小孩母亲因为产后大出血撒手人寰。这对于钱满仓是个很大的打击,以至于后来每每看到儿子,他都有一种怨气,觉得是这个男孩害死了他的母亲。
男孩的成长并不缺乏母爱,他有众多的奶奶和姑姑,赶巧钱满仓的妹妹也在男孩出生的后三天,也生了一个女孩,于是她就抱过去了自己的侄子,视若己出。钱满仓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儿子不跟着自己有什么不对,除了按时给妹妹提供钱粮外,他几乎都不愿意去看这个亲生骨肉。
钱满仓一直没有续弦,也许他觉得有了儿子就对得起列祖列宗,也许他和亡妻感情太深,反正除了挖井孝敬母亲和三娘四娘,他就想不出能做点什么,每当寂寞难耐的时候,钱满仓喜欢找一个池塘边坐着,手里是一根黄铜水烟袋,这也是他挖井时偶然捡到的,喷云吐雾间他在想着自己的未来:按照家族的传承,他应该在儿子满十岁时就该带他去出去走走看看,懂一些山川大势,以便将来可以继承家族的挖井秘籍。可是他的儿子似乎对此不感兴趣,他一心一意地念书,说将来要考大学,这让钱满仓很是恼怒。
遇见丫丫是在他四十几岁的时候,开始他带着几个挖井的人去茌平干活,期间需要一个做饭的人,就这样找了初中辍学的丫丫,后来基本上丫丫成了他的专用厨师,这是因为钱满仓从丫丫做的饭菜里,吃出了以前妻子的味道。
丫丫也特别喜欢这位大伯,有时候看他一个人坐在水边,就习惯性坐在他旁边,听他讲一下关于水、井的故事,丫丫特别喜欢他那根黄铜水烟袋,曾经偷偷拿回家让自己号称懂文物的父亲鉴赏,可这在民间很有名望的“李文物”,对这个东西也是一筹莫展,说看不出来烟袋的年代。丫丫说自己老板在挖井时,曾经挖出来过很多的前朝物件,这让李文物动了心,有事没事就常常找钱满仓聊聊,他年龄比钱满仓要小,动不动就“钱哥钱哥”的称呼。
丫丫发觉自己慢慢地离不开钱满仓了,这期间不少人给她说媒,丫丫也相过亲,可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看到对方,就不由自主地拿对方和钱满仓相比,那种农村娃的青涩和傻乎乎的憨厚,如何能和有过诸多历史沉淀的钱满仓相比。终于有一天,在半夜里,丫丫爬上了钱满仓的炕,这是农村女孩表达爱情最直接的方式,钱满仓也不是圣人,笑纳了这份礼物。
随之而来的事情就有点戏剧化,丫丫铁了心要嫁给钱满仓,而钱满仓则有点退避三舍,二人年龄差了足有一倍,丫丫比钱满仓那个不经常见面的儿子大不了几岁,这要传扬出去,可是好说不好听呀。
四、
李文物是从那些逛县城早市的人嘴里知道的这件事!当时就暴跳如雷了。连摊位也顾不上收拾,提一根大号棒槌,就打上了钱满仓的家,说来也巧,那时丫丫正在钱家,看父亲气势汹汹杀来,什么也顾不上,扑通一声就跪倒在院子里,嘴里很凄凉的喊了一声“爹”!
钱满仓也在家,当时正去厕所方便,刚要出来之际,被丫丫的喊声给惊住了。他胆子并不大,伸头看看院子里威风凛凛的李文物,和跪倒在他跟前的丫丫,马上腿肚子一软坐在地上。这只井獒有狗的鼻子,但没有狗的胆量。
李文物终究也算是文化人,当然也和他疼闺女有关,思来想去并没有把这件事情闹大,只是把丫丫带回自己家,然后找了同村的吕媒婆过来说和此事。他提的条件很简单:钱家明媒正娶,让丫丫过去做少奶奶,而不是做后妈!丫丫过去生了一男半女之后,要把钱家传家本事给丫丫的孩子,而不是给钱满仓家的老大!另外附加条件就是要了钱家那些从井里挖出来的文物,其中就包括那对鸳鸯刀。
吕媒婆本就是那种能把死人说活的口才,而且这件事在道理上李家占尽上风,钱满仓满腹委屈说不出来,他老牛吃嫩草,无论如何解释也站不住一个理字,另外吕媒婆软硬兼施,说丫丫有三个哥哥,堪比当年水泊梁山阮氏三雄,钱满仓要是不愿意,可以和他们哥仨单独谈谈。此外丫丫年龄不满十八岁,要是不成夫妻,钱满仓可就应该去吃不花钱的牢饭了。
钱满仓一句话没说,到了祖宗牌位前郑重其事磕了仨头,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钱满仓的二婚搞得很隆重,这是因为李家放话,不能亏待了他们家闺女。钱满仓第一次结婚时家道贫寒,就是简单地走了一个过场,可现在这个年龄社会上朋友可就三教九流都有,别人家娶媳妇都是骑自行车接亲,钱满仓则是雇了辆轿车迎接丫丫过门,四十几岁的男人经过刻意打扮,浑身上下精气神十足,就连钱满仓自己都觉得自己焕发了第二春。结婚典礼上公社书记都上门庆贺,并且给他们宣读了结婚誓词,希望他们在英明领袖带领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当然钱满仓并没有和丫丫领结婚证,因为年龄问题。但在农村大家更重视的就是婚礼本身。
丫丫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别人家女儿出嫁都要哭几嗓子装装,可她自始而终都是笑逐颜开的,为自己有这种钱家大奶奶的身份高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结婚三天回门,丫丫就把自己老爹灌醉了,然后把钱家的彩礼拿回去了七七八八,气得李文物酒醒后到闺女家大闹一通。
丫丫以为自己寻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爱情,一心一意和钱满仓白头偕老,可钱满仓则习惯了以往那种天马行空的日子,对骤然之间多了这份约束很不适应。都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以往二人一个作为挖井首领,一个作为厨娘的偷情日子让钱满仓兴奋异常,可是当千娇百媚的女子成为了居家过日子的老婆,钱满仓反而没有了那种兴致。丫丫嫁过来后,几位大小舅子也都顺理成章地参加了钱满仓的挖井队,这更是让钱满仓感觉到了十分的不自由。
八二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整个农村可谓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分产到户后不少家庭也舍得在田地里做些投入,因此旱田变水田的呼声颇高,井獒钱满仓带着七八个人的挖井队东奔西跑,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工分和五斤江米的报酬,价格虽然说不上昂贵,可也算得上先富起来的那批人,甜水井一口五百,有井栏再加一百,庄稼地里的井则二百到三百一口。钱满仓赚得盆满钵满,家里起了九间大瓦房,丫丫肚子更是争气,接二连三生了二个儿子,钱家似乎再不为开枝散叶发愁。
一切都慢慢好起来,丫丫自觉自己是钱家的大功臣,不免有些嚣张,动不动就对钱满仓说:“你要不是遇见我,说不定什么样子呢!”另外丫丫有私心,听说钱家那门看水脉挖井的技术都是一脉单传,而且就像古代的皇位传承一样,嫡长子继承制度,她心里就有点打鼓。钱满仓原来可是有儿子的,而且这个儿子还挺有出息,现在已经去了县里读高中。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
五、
钱家的嫡长子叫钱升,这是他自己给自己改的名字。以前钱满仓给自己儿子按照家谱起过一个很复杂字的名字,钱升上小学时就自作主张改了,为此钱满仓大发雷霆过,不过后来看孩子和他对视的眼睛里有几分落寞,也有几分和年龄不相称的忧伤,想想没娘的孩子很是可怜,再加上他一直没和自己住在一起,父子俩更多的是名分,而不是感情,也就叹息一声,听之任之了。不过他仍是不太甘心:“既然你不用祖宗给你起的名字,那也休怪祖宗不给你面子。我们家传的东西是坚决不能传给你的!”
钱升毫不犹豫地摇摇头:“我要读书!我不挖井!”钱满仓毫不犹豫转身走了。
钱升一直住在姑姑家,偶尔会被人称为拖油瓶,但他并不在乎,也许这种有意无意间的伤害,让他有一种莫名的自尊和自卑。尤其后来钱满仓再婚,为了怕刺激侄子,钱升姑姑并没有告诉他这件事,可在乡下哪里有什么秘密,不久之后就有人专门在钱升面前说他爹婚礼上的荣光和高调,更有一些人刺激他,说你本来是钱家接班人,现在看来什么也没有了。皇帝爱长子,百姓喜幺儿。
钱升有点惊讶地看着对方:“我有什么呀?除了我姓钱,我爹似乎也没给过我什么!”对方嗤之以鼻:“要没有你爹,你能上学,你能吃得比我们好?”
钱升攥了攥拳头,但终于松开了,他知道其实自己什么也没有。也许姑姑试图给他全部的母爱,但母爱这东西不单单看内容,还要看彼此之间的关系,她的不可替代性是那种血脉的相关性,母爱和父爱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东西,父爱强调的是一份责任,母爱重视的是一份细节,一个人成长中失去任何一点都是可悲的,钱升身边并不缺乏关爱,但似乎什么也没有。
钱满仓从心里也一直对这个儿子心存歉疚,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作为父亲的爱,期间他通过自己的妹妹问钱升,如果他想学习挖井知识的话,可以让他到挖井队里来,很多东西必须要靠实践的。另外学会了这门技能,一辈子吃饭都不成问题,何必非要死啃课本?钱家祖孙七八代,也没有出过读书人,但不管在哪朝哪代,都能混口饭吃,有本事的并不在死啃几本书。历史上造反的人里黄巢、李自成、洪秀全都是落第秀才,是识文断字,但最后都成了逆贼,反而是汉高祖刘邦、明高祖朱元璋都一天学没上过,反而成就了千秋大业,读再多的书也不如有一门手艺。
钱升摇摇头,当着姑姑的面一句拒绝的话都没说,这父子俩就此分道扬镳。不过钱满仓总觉得儿子是一时糊涂,总会在不久的将来幡然醒悟,因此他坚持着自己的理念。不管后来丫丫如何求肯和撒泼,甚至是请来了舅爷威慑,都不肯把传家的技巧传给俩小儿子!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着,钱升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大学,而且说来也巧,他上学的学校居然是南京市河海大学,而且他的专业也是水利测量,钱升毕业后并没有回县里工作,而是在省水利厅上了班。
钱满仓挖井的生意后来越来越淡,一些现代化设备的出现,可以轻而易举在一个小时内找到一口井,像他那样观风看水的找水脉,已经成为落伍者。当然最主要就是农村水利的发展,田间地头都随时可以灌溉,尤其是家家通了自来水之后,钱满仓就彻底失业了。
以前的井獒慢慢不再被人提起,反倒是他们家前边的关帝庙成为了我老家那一带有名的风景区。丫丫婶子从关帝庙后划了很大一块地方做停车场,专门收外来汽车的费用,一辆车五块钱。早已经老朽的井獒就负责干这个活。有时候一天能收入一百块钱,每当收入多的时候,钱满仓就喜欢笑嘻嘻地举着钱对着丫丫婶子笑,结果往往会招来一通怒骂:“我当年真是瞎了眼,怎么会找你这个老不死的!你看看咱俩儿都打光棍,什么也不会!真是作孽呀!”
钱满仓低下头,一脸落寞,头上白发被风吹起,很是悲凉的样子。
獒是一种带点传说的神奇动物,它的归宿却并不好,有的成为了食材,有的孤独终生,我不知道钱满仓这只井獒归宿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