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第七十一回中,鲁智深和武松皆为步兵头领,鲁智深位居首位,而武松则担任副首,分别排在第十三和第十四位。
提及这两位魁梧英俊的角色,他们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他们所使用的兵器都与佛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另外,尽管他们的人生经历截然不同,但却以不同的方式走向了相似的结局。
尽管两者实力相当,为何武松只能居于次要位置,无法成为头领,排在鲁智深之后呢?在小说构思之初,作者为武松设计了一个“千年老二”的角色。
武松为啥当不了大哥让我们先聚焦于武松的身世,他家中有一位年长的兄长,名叫武大郎,因此武松被称作武二郎。
在阳谷县,武大郎对武二郎有过这样的评价,既怨恨他,又对他充满了思念之情。怨恨的原因在于,在清河县的时候,武松经常与人发生冲突,导致武大几乎每天都要受到传唤;而思念之情则是因为自从武松离开之后,武大在清河县处处受欺负,生活变得难以为继。
由此可见,武松的存在价值在于他对不平之事的反抗,为了保护大哥的利益挺身而出。
在武松在清河县惹上麻烦后,他选择投奔了当地的大官人柴进。尽管在柴进的庇护下生活得不愁吃穿,但武松并未感到满足,反而对柴进产生了不满,认为他没有将自己视为上宾。
宋江的出现为武松带来了新的机遇。宋江对武松表示关心,并且考虑到他在江湖上的声望,武松主动提出要拜宋江为大哥,从而结识了人生中的第二位“大哥”。
景阳冈的打虎壮举使武松声名鹊起,成为江湖上的英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然而,他在阳谷县报仇武大的行动导致了官司,最终被发配到了孟州牢城。
在发配的途中,武松结识了在孟州道开人肉包子铺的张青和孙二娘夫妇。由于志同道合,武松再次拜张青为大哥,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三位“大哥”。
在孟州牢城,武松曾经临危受命,替施恩抱不平,成功夺回了快活林的控制权。然而,由于在当“大哥”时替人出头,引发了巨大的麻烦。与此同时,这也使他的俗世之道受到了重重阻碍。
在接连夺去十几条人命后,武松投奔了“大哥”菜园子张青,以避开官兵的追捕。张青为了帮助武松摆脱困境,指点了一条路,并为他提供了改头换面的机会。接下来,武松前往投奔了二龙山的鲁智深,加入了他的寇匪团伙。于是,鲁智深也成了他的“大哥”,这已经是他的第四位“大哥”了。
后来,二龙山融入了梁山帮,最终武松投奔到了梁山大哥宋江的麾下。
通过武松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要么与大哥同行,要么在寻找新的大哥。严格来说,柴进也算是他的“大哥”,尽管关系不够亲密。总之,武松一生中至少有五位重要的大哥,包括武大郎、柴进、宋江、张青和鲁智深。
这些“大哥”在武松需要关心和帮助时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担当了大哥的责任。
由此可见,作者设计武松这个角色,并非让他担当大哥的责任,而更像是一个千年老二的形象。武松并不适合当大哥,因为这必然会引发重大问题。因此,他本身就不具备当大哥的资质。那么,鲁智深为何有资格成为大哥呢?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鲁智深为啥比武松高一筹提到境界,鲁智深的确在众多梁山好汉中独具优势,大多数人都会认同这一点。在梁山好汉中,如果要找真正“行侠仗义”的好汉,恐怕鲁智深是最为当之无愧的。
鲁智深在小说中展现出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是“行侠仗义”的典范。他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山,火烧瓦官寺,大闹野猪林,都并非出于个人恩怨。
他救助的人大多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非亲非故。尤其是在救助金翠莲和豹子头林冲时,更加突显了他怀有慈悲之心、深谙大义之真性情。
鲁智深不仅具备真性情,而且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意识。与武松不同,他无需在各方面寻找大哥,一直将自己视为“大哥”。他的行事思想都是独立、自发的,秉持着“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的理念。
举例来说,在解救金翠莲时,他出钱让金氏父女逃离,本可算是完成任务。然而,他还前去给了镇关西三拳。
他为金氏父女报仇并非仅仅是个人仇恨,更是以个人力量在捍卫社会公平。对于镇关西的恶霸,只有为其行为付出代价,才能算是真正的“行侠仗义”的终结。
再以他大闹野猪林拯救林冲的经历为例,他一直陪伴林冲长达十七八日,一直到临近沧州只剩下七十多里路。即便前方的路途再无僻静之地,也就是说,林冲的安全得到了绝对的保障,他才考虑离开。而即便在离开时,他也不忘用禅杖对董超、薛霸进行警告。
由此可见,鲁智深拥有出色的判断和执行能力,他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在小说中,最能够体现他独立思想的事件之一就是关于招安的问题。武松和李逵都反对招安,但他们二人却无法说出具体原因,只能通过发泄情感来释放内心的不满。正如原文中描述的:
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而鲁智深则表现得与众不同,他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招安的风险,如原文所言:“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在这一番言辞中,鲁智深已经深刻地剖析了招安的困难,揭示出招安无法解决眼前问题,最终梁山好汉们仍将面临各自散去的结局。
除此之外,鲁智深所具备的领导力也是相当强大的。鲁智深抵达大相国寺后,智清长老看到来了个劲头十足的人,心里着实捉摸不透。但出于师兄智真长老的情分,他只好为鲁智深找了份差事。
鲁智深得知自己被分派到菜园子去管理时,并不满意。他心怀宏图,志向高远,想要的是担任高层领导,如都寺、监寺这样的职务。
智清长老为了安抚他,耐心解释说,想要当官也需循序渐进,得从基层做起。只要在专责的工作上表现出色,就有可能晋升为主管;而如果再表现得优异,就有望升至中层领导,逐步向上爬升。
鲁智深明白了道理,于是决定安心担任菜园子的主管。那么他在主管岗位上的表现如何呢?一切看成果。
当鲁智深刚刚到达时,城外迅速聚集了二三十个惹事生非的泼皮,甚至开始在菜园里偷菜。那么,鲁智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菜园主管的职位一直以来都是个颇具挑战性的岗位,前几位主管都难以镇住这帮泼皮。因此,当泼皮们第一次见到鲁智深时,他们想要通过一些威胁行为来显示他们的势力,让新来的明白这里谁才是“老大”!
然而,事实却是在第一次冲突中,鲁智深便成功地驯服了这群泼皮。随后的相互交往中,这些人反而认定鲁智深为他们的“大哥”,整日跟随在他的身边。
就这样,鲁智深身边聚集了一帮追随者,凭借着他个人的武力和卓越的领导力,他在东京站稳了脚跟。
不要小看他只是领导了一伙泼皮,通常来说,能够征服最难操控的人群,更能体现一个领导者的过人能力,而鲁智深正是这样的杰出领导者。
更为难得的是,鲁智深在征服他人时,不像宋江那样以金钱为诱因,而是以纯粹的和善为前提。
因此,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最具有江湖气质,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之美。
总体而言,我们可以看到鲁智深身上的三个特质:真实情感,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觉醒,以及超强的领导力。而与此相比,武松身上仅有一个特质,因此,他默认为“老二”也是理所当然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