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邵力子和方志敏
TUhjnbcbe - 2020/6/26 18:55:00
石家庄能够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邵力子和方志敏


    孙羽


    在上海邵力子三益里寓所的书房里,挂着一块写有“青年导师”四个大字的横幅,这是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狄侃赠送的,真实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的心意。邵力子一向关心爱护青年人,把青年看成是未来的希望,广大的青年也把他当作良师益友。这其中就有方志敏(1899—1935),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与邵力子有过一段极不平凡的交往。


    1920年,方志敏在南昌工业学校读书,是《觉悟》副刊的热心读者,《觉悟》副刊上的每篇文章,他都认真看、仔细想,还常常写信给邵力子,提出各种问题和申述自己的见解。邵力子每次都亲自回信答复,他感到方志敏文笔通顺流畅,分析问题透彻中肯,所以还向他约稿。


    方志敏在一次给邵力子的信中说:《觉悟》副刊上有一篇题为《捉贼》的白话小说,描写学生吊打小偷的情境,在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个人固然是贼,但应不应吊起来打?天下的人,贼算不算是最坏的?还有比他坏的,真是多得很哩!军阀啊,政客啊,资本家啊,地主啊,哪一个不是操戈矛的大盗?和这个贼比起来,真是万分之一的比例啊。为什么大盗倒逍遥了,受到人的敬礼,而小贼却要吊起来打呢?”邵力子看后马上执笔给方志敏回信:“你的看法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问题的本质和病根,只有变革社会,使人人有生存权、劳动权和教育权,才能彻底解决贼的问题。希望你能写些文章、诗歌和小说来,揭露社会的黑暗,唤起民众。”


    方志敏得到邵力子的鼓励,就开始学写起散文诗来了。他把酝酿和构思的内容写信告诉邵力子,邵在回信中表达自己的看法,肯定他的题材和内容具有针砭时弊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技巧上给予一些指导。不久,方志敏的第一首散文诗《哭声》就在《觉悟》副刊上发表了,后来又发表了《呕血》等散文诗。


    1922年上半年,方志敏来到上海,第二天就到《民国》馆拜访邵力子。邵力子见到这位才20出头的小伙子特别高兴:“我们虽第一次见面,却是老朋友了。”当邵力子得知方志敏想在上海找点事做后,诚恳地告诉他:“现在一个大学毕业生想在上海谋个小学教师的职位都很难,这样吧,你就在我们报馆边工作边继续求学,白天你到上海大学听瞿秋白讲哲学,也可来听我讲的语文课,夜晚到《民国》馆做校对。”方志敏听了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工作学习两不误,实在是太好了。不仅如此,邵力子还解决了方志敏的住宿问题。“你没地方住,就住到我家去。和我的长子遂初、幼子志刚同住一个房间,他们一个在复旦大学读书,一个在复旦附中读书,学习上的问题也可一起商讨研究。”对这样周到的安排,方志敏对邵力子充满了感激之情。邵力子还把方志敏介绍给到家来商讨工作的陈独秀和瞿秋白,并毫不掩饰对方志敏的钟爱之情:“这就是我常提起的方志敏,他是个好青年,很有才学。”


    方志敏在上海逗留的时间虽短,但却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在上海他找到了党组织和中共领导机关,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领导人,并经在上海的江西最早的中共省委主要领导人赵醒侬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年秋天,根据赵醒侬传达的组织决定,方志敏离开上海,告别邵力子先生,返回南昌筹办文化书社和创建江西地方团组织设立活动据点,从此走上了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
查看完整版本: 邵力子和方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