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第七十一回“李瓶儿何家托梦提刑官引奏朝仪”一节中,李瓶儿死后,西门庆升任正提刑官,上京面圣,领任职命令,住在宫内何大监家,晚上梦见了李瓶儿。两个人互诉生离死别的衷肠,说不尽的爱。
临了,李瓶儿嘱咐了西门庆一句话:我的哥哥,切记休贪夜饮,早早回家。那厮不时伺害于你,千万勿忘!”这个“那厮”指的谁呢?花子虚。李瓶儿的前夫花子虚怎么死的呢?是李瓶儿出轨西门庆,两个人合伙转移了花子虚的巨额财产,导致花子虚生气得病。李瓶儿盼花子虚早死,根本不给他治病,导致花子虚气病交加,不治而亡。
俗话讲,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西门庆在情色二字上是犯了罪的。比如他和潘金莲合谋害了武大郎,难道西门庆不害怕吗?一个人就算大奸大恶,也分得恶事善事。武大郎死后,西门庆有一段时间躲着潘金莲,就是想着摆脱这个女人。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如果娶进家里,一看见潘金莲就会想到武大郎。说不膈应都是假的,就算为了那点子勾当,过后也会心里不舒服。为什么改变主意又把潘金莲娶进家呢?两个人其实已经绑到了一起,共同害过人命,放在外面太不安全了。如果潘金莲嫁给别人,或者破罐子破摔,把这事儿说出去,岂不成了大隐患?
梦是心的影子,一个人做什么梦,其实是人的潜意识对某些事件的重复或者演绎。李瓶儿托梦的话,就是西门庆心底里的恐惧。西门庆做的这件事,简直是丧德无义。西门庆和花子虚是结拜兄弟,这个关系一旦确立,就互相是亲人。所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嘛。结果西门庆享了花子虚的媳妇不算,还夺了人家的家产,这哪里还是兄弟,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之仇,其行为简直是无情无义的小人。
为什么西门庆做这个梦呢?当然是心里有内疚,有恐惧,潜意识认为这件事情是不好的。第六十四回“玉箫跪受三章约书童私挂一帆风”一节中,李瓶儿病亡,西门庆府内办丧事。来了两个太监上祭礼。两人和花太监一样老家是清河县的。刘内相、薛内相考虑到自己和花太监一样绝后,很有点物伤其类的意思。两个人在西门庆府上指桑骂槐,就是为花太监的侄子花子虚抱不平,也认为李瓶儿之死是罪有应得,是报应。两个人插科打诨,连讽带骂,弄得西门庆灰头土脸。待两人走后,西门庆心情极度恶劣,也是因为被触动了心事。
坏事做多了,人的心里难免犯嘀咕。西门庆曾经发狂言道:“咱闻那西天佛租,也止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
从心理学分析,一个人说这样的大话属于色厉内荏,正因为心理上有阴影,所以才会说这些话给自己打气。
西门庆不相信因果吗?当然不是。是怕极了。西门庆最终死在了自己的欲望上,被小妾潘金莲用性药药死,走了武大郎的路。武大郎是被谋害,西门庆是心甘情愿、浑浑噩噩中主动被害的。老百姓有句话说一个人做坏事,就像被鬼拉着手,不做也得做。西门庆这药,也很可能是花子虚假借潘金莲的手而为的。
《金瓶梅》是我国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世情小说,在明朝的四大奇书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由民间传奇、神话故事改编而成。《金瓶梅》故事虽来自《水浒传》中的“武松杀嫂”片段,但小说情节与《水浒传》交叉的部分少之又少。
它最大的诟病是书中出现了几千字少儿不宜的内容,在长达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中,这部分内容可以忽略不计,可如果彻底删除,会影响小说的连贯性。即便是少儿不宜的内容,也写得精妙绝伦。
对穷得叮当响的小弟常峙节,西门庆伸出援助之手。对几次欺骗他感情的粉头李桂姐,并没有伺机进行报复。相反在李桂姐牵扯上官司时,他还利用权势对其进行搭救。
《金瓶梅》是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我们熟知的《红楼梦》一书,正是受到了《金瓶梅》的影响,可以说,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金瓶梅》写的是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而《红楼梦》写的是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史书,但史书历来只记朝内之事和天下大事,很少有详细记载古人日常生活的。《金瓶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去了解宋朝乃至明朝的百姓生活。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郑振铎说:“如果净除了一切秽亵的章节”,《金瓶梅》“仍不失为一部第一流的小说。”
因此,我向读者推介《金瓶梅》这部小说,许多出版社出版的都是把淫秽描写删除了的,阅读没有问题。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鉴戒,同时也能认识到小说的批判意义。
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购买啦,我们包邮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