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延彩(山东夏津)
身形匀称,玲珑饱满,大小似麻雀,一双明眸透着一股精神和机灵,两只小巧赤足优雅地勾住栖木,朱红小嘴儿更是人见人怜,通体乳黄色或纯白色,像玉雕一样精腻光洁,一张嘴啼叫,声音婉转似小溪潺潺,清脆如玉石相击。这就是夏津的特产白玉鸟,当地人称“黄‘雀雀’(qiǎo)”。
据民国年间《夏津县志》载:“雪雀,黄白两种,亦有花者,善啼,通称白玉鸟。”其饲养史可上溯至明初,迄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古鄃夏津地处黄河渡口,因“齐晋会盟之要津”而得名,位于鲁西北平原、鲁冀两省交界处。北依德州,南靠聊城,西临京杭大运河,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平原宝地。说夏津白玉鸟出名,并不是说夏津村村户户都养鸟,都出名,最擅养白玉鸟,且最有名的,还得是我的老家吴庄。
吴庄处在夏津县城城西十五里,是个拥有一千五百多口人的中等村,基本是个纯姓庄子,从明朝初年从安徽徽州迁来至此,繁衍生息已近三十世。小时候,村里就有不少人家养白玉鸟,但大都是一笼两笼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纯粹是养着玩儿,图个乐呵的。大规模、大范围养鸟,也才有二十几年的历史。现在一说起吴庄,都知道那里养“黄雀雀”出名。
世人只知道白玉鸟叫得悦耳动听,不知道养鸟儿的繁琐和艰辛。白玉鸟虽然繁殖率高,但也需要精心护养。它们平时以吃谷物为主,不是繁殖期,就吃没脱皮的谷粒,可是一到春夏两季的高繁殖期,就得吃脱了皮的谷粒——黄灿灿的小米了。那小米也不是简单的小米,得把小米在锅里蒸个半熟,晾干,再用生鸡蛋拌匀,再晾干,把成团的小米用手搓开,再喂鸟。这样的小米粮营养才高,才全。这还不够,孵卵、育雏期间,还得喂熟鸡蛋。鸡蛋熥熟以后,带壳儿用刀竖着一切两半,放进笼子里;白玉鸟只啄食蛋黄,大部分蛋清剩下。剩下的蛋清,不嫌脏的人家用水洗洗再让家人吃,嫌脏的人家就便宜了猪狗鸡了。水也不能少的,用一个带把的瓷碗,盛上清水,用一截小棍别在笼子壁上。为了白玉鸟有充足的钙质,还得定期在笼子里放一块土坷垃,有的还放一块“砟糊子”(烧透的煤块)。据说,只有夏津的土坷垃适宜白玉鸟补充微量元素。听老人讲,有一个人买了吴庄的白玉鸟,也打算让它繁殖赚钱,但是怎么精心照顾,白玉鸟就是不下蛋。把鸟提回吴庄,不长时间,白玉鸟就又繁殖了。说得神乎其神。其实,也不过象抗日期间传说的关于酒曲的故事一样。日本没有发酵工艺,酒是清酒,寡淡无味,便在中国掠夺酒曲运回日本,奇怪的是,酒曲一运回日本就死了,不发酵,一拿回中国,就又活了。直到现在,日本人还只能喝只有辣酥酥味道的清酒。我想,无论是酒曲,还是白玉鸟,总不过一个气候和水土的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草木鸟兽,岂是霸权手段所能屈之的!
相处时间久了,白玉鸟已经成了家庭的一员,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白玉鸟也很娇贵,光线强了不行,大声惊吓不行,天儿太热了不行,太冷了也不行,伺候之辛苦可想而知。一切吃喝照顾好了,白玉鸟心舒气畅,叫起来也格外动人。那叫声采集了天地之精血,汇聚了宇宙之灵气,一启轻喉,那细柔、清丽、婉曲、滑舌,极尽一切鸟鸣之精粹,让人听了浑身舒泰,神明心亮,什么烦扰都烟消云散了。前些年,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富商的母亲病了,所有的医疗手段都用了,病情依然不断恶化,人眼看就不行了;富商是个孝子,就让人到夏津买了一对白玉鸟,提到病房里给母亲解闷,结果白玉鸟一阵欢唱后,老太太竟睁开了眼睛,且病情大减,最后竟然痊愈出院了。难道是白玉鸟动人的歌喉让已经飘向冥界的灵魂感觉到了生活的美好,挣脱了死神的枷锁重回人间?虽类传说,近于荒诞,但白玉鸟确实是一种吉祥的鸟,能带给人们福音的灵异之鸟!
吴庄养白玉鸟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蔚然而成产业,还是近二十多年的事。全村四五百户人家,不能说家家养鸟,但以养鸟作为主要收入的也不下几十上百家。其中有几个养鸟的成功人士。“绝户头”是养鸟最具声誉的,虽然其人已经作古,但凡说起养白玉鸟,都还常常提起他。“绝户头”是村里对没有孩子或没有男孩儿人家的偏称。“绝户头”姓张,是我村少有的异姓之一,他老婆是吴家人。夫妇二人没有孩子,年龄大了种地又不行,便专心养白玉鸟。也是从“绝户头”养鸟才知道,白玉鸟分黄、白两种毛色,分黑眼、红眼的。最普通的是黄毛黑眼的鸟,是名副其实的“黄雀雀”;最次的是黄毛中夹杂有几根黑毛的。黄毛黑眼的鸟繁殖能力最强,生命力最旺,最好养活;一般一个繁殖期可以孵化两三窝鸟,每窝下二至六枚蛋,半月左右就可以孵出小鸟的。再好点儿的是白毛黑眼的,再再好点儿的是黄毛红眼的,这两种鸟明显是杂交的结果。最佳者是白毛红眼的鸟,这种鸟通体如白玉,双眼似赤珠,叫起来更胜普通鸟几分。如果白毛红眼,再加上一个“凤头”,那就是百年难遇的尤物,价值不菲了。据说,三十多年前,“绝户头”就育出过一对这样的白玉鸟,他视若珍宝,从不轻易让外人看的。有人说,有个河西(河北清河一带)人慕名来购这对鸟,出价块。块钱在三十多年前相当于一个公职人员一年多的工资了!但“绝户头”没有卖,后来这对鸟怎样了,也不得而知,反正“绝户头”生活水平在村里是数得着的。但他有些“为富不仁”,从不将养鸟的经验传授给村里人,所以村里人便咒他“活该绝户”!随着“绝户头”的离世,白毛红眼凤头的白玉鸟也就成了一个绝版,一个传说。
吴庄较早把养鸟规模扩大起来的是一个叫福来的人。他当时三十岁左右年纪,便把大部分承包地租出去了,只留了二亩地种谷子喂鸟。他腾出四间正房都用来养鸟,一家人搬到了西偏房。他最多时养了近三百笼子白玉鸟,人从他家旁边经过,那啾啾鸟鸣清晰可闻,让人疑心到了春天的森林,而他的院落,无疑成了令人羡慕、向往的音乐城堡。土地是农家人的根本,福来当时这么做,也曾遭到了家人,特别是他父亲的劝阻,但他夫妻看到了养鸟的前景,毅然决然,力排众议,成了村里最早、最大的养鸟专业户。虽然不侍弄土地了,但养鸟也不是个轻松的活计。早晨天刚亮就得起来给房间通气,然后按程序喂鸟,换一遍吃食和水,就接近中午了。春夏秋季节,白玉鸟还得喂食一种叫“苦菜”的草,这是白玉鸟专享的一种草。春、夏、秋初,地边河沿到处是苦菜,带一把铲子,背一个柳条筐,到田野里去寻苦菜,既是功利的,又是精神的,那份轻松和愉悦自是汗珠子砸脚面的农人所无法体会和比拟的。白玉鸟春、夏天吃苦菜的嫩叶,秋天吃苦菜的嫩种子。它们是为了排毒,还是为了某种营养?不可妄度,反正苦菜是养白玉鸟不可或缺的东西。近几年,由于滥施农药和过度耕种,地里的草几乎绝迹,苦菜更是无从寻觅了,除了自家地里专门种植苦菜,喂白玉鸟就用菠菜、白菜等一些蔬菜来代替了。可这种替代的结果是白玉鸟的质量和数量都在降低或减少。
白玉鸟作为观赏鸟种,主要销往东南亚和西欧等地。根据各年不同的行情,一对普通的白玉鸟从二三十元到七八十元不等,黄毛红眼、白毛黑眼的稍贵些,白毛红眼的最贵,往往是可遇不可求。因为白毛红眼的白玉鸟繁殖力差,成活率也低。这都缘于它的特殊情况:它的视力很弱,自己不能哺育儿女,所以下一两个蛋,还得悄没声地放入黄毛黑眼的鸟窝里,让人家给孵化,喂养。想来,黄毛黑眼的白玉鸟见了这“异种”,不知惊诧莫名到什么地步呢!但其母性光辉使然,对这“变异”的孩子毫不慢待,悉心喂养,直至能独立生活。
白玉鸟越养越多,销路就成了大问题。只凭几个鸟贩子已不能解决问题了。应运而生的便是有人建立了白玉鸟收购站,专门负责鸟的外销业务。村民宝亮就是个一代表。宝亮头脑灵活,看准了吴庄白玉鸟市场的巨大潜力,早早就打出了收购白玉鸟的招牌,并且在县城设了一个联络点,形成了信息、收购、联络、销售、服务一条龙的产业链条。白玉鸟的销售通道大开,村里养殖户也越来越多了。但是养白玉鸟成本不小,如果赶上世界经济动荡,也会有些风险的。聪慧的父老乡亲便因势制宜,在经济危机时期,鸟价偏低的情况下,就减少白玉鸟的繁殖量。减少繁殖量并不是像人计划生育一样,而是喂养得粗一些,下的蛋拿出一部分,不让它们孵化。待行情看涨,一切再按正常程序发展。为了避免或减轻行情的波荡起伏,就得广泛地搜集,传播相关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白玉鸟网站便应时而出了。最早建网站的是明学叔父子三人。他家也是较早大规模养殖白玉鸟的专业户之一,后来看到销售市场还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便建立了一个白玉鸟网站,对白玉鸟的品种、习性、分布、种类、价值等都做了信息处理,让购买者先在网上了解白玉鸟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网上交易的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白玉鸟的品种、数量等,这样不仅方便了消费者,通过供需信息,也调整,优化了养殖户的养殖结构,淘汰了一些劣质品种,使白玉鸟产业逐步走上了正规化和国际化的道路。现在,夏津的白玉鸟已经飞出国门,飞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了解夏津的一个窗口。
白玉鸟性喜洁净,食盒水碗每天都得清洗更换,三伏天还得用大碗盛满清水,供其沐浴。这样的一个“贵族”派的小鸟,在土里土气的吴庄这样一个普通的小村落户,繁衍,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勤劳敦厚的父老乡亲用他们的勤谨、智慧与虔诚感动了上苍,上苍才赐予黄雀来惠施于斯吧?突然想起吴均写的《黄雀报恩》的故事,说一个叫杨宝的人在野外救了一只为鸱枭所伤的黄雀,抱回家细心护养,使其康复,重返蓝天。一日,“宝三更读书,有黄衣童子曰:‘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为鸱枭所搏,蒙君之仁爱见救,今当受赐南海。’别以四玉环与之,曰:‘令君子孙洁白,且从登三公事,如此环矣。’”。杨宝之后四世果然莅三公之隆位。世间万物皆有所自,皆有灵气,谁又能说白玉鸟不是为报夙恩而宜生夏津的呢?
如今,白玉鸟俨然已为夏津之灵,它之于夏津父老,不仅是个美丽的传说,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家人。
当代文摘原创精品作者风采及简介
吴延彩,男,山东省夏津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任教语文学科。曾参加过全国诗歌大奖赛获二等奖,有数篇文字曾在《齐鲁文学》《现代作家》《中外文艺》《四季文学》《意林》等电子媒体、杂志刊载。当代文摘特邀专栏作家。
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授权发布,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