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威县师范忆旧系列:我的老师和同学----谨以此文纪念威县师范建校70周年
作者:秦庆杰
开学第一天,来到陌生的环境,竟能踏踏实实地睡上一觉,可能是与上午入学时的疲惫有关。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喊:“学生都去教室集合了”。我睁开眼睛,看见宿舍的床铺已经基本铺满了,意识到大部分同学都报到了。立刻起床,随着同学们去教室。
教室在宿舍的北面,隔着几排学生宿舍,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池塘,现在记得里面好像长满了芦苇和绿油油不知名的植物。来到教室,大部分同学都到了,看见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心想这就是将要同窗三年的同学,三年里我们要朝夕相处,有多少故事要发生啊,如今上天赐予了我们相识相处的缘分,一定要珍惜。此时同学们都临时找个凳子坐下,默默无语,眼睛偷偷地观察着每一个人。
正在胡思乱想,只见一个细高个的年轻人来到教室,走上讲台,用威严的目光向整个教室里扫射了一遍,用纯正的普通话自我介绍:“我叫于晓波,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化学系,从今天起担任咱们班的班主任和化学课,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希望同学们把我当成朋友、大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托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家”。我注视着这个像大哥哥一样的年轻人,年龄也就是24、5岁的样子,细细高高的个子,微黑的圆脸上一双大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蔼可亲的面容带着微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烫过的头发,稀稀疏疏地卷曲着,蓝色运动装透出一股青春的气息。心想这位年轻的老师好帅啊!
接着按照于老师的吩咐,我们自己组合了同桌,商量着找好了位置。我的同桌是威县本地人,叫张国强,看起来很健壮,白皙的肤色,国字脸,不大但有神的眼睛眯眯着。我们分别做了自我介绍,算是认识了。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一周内学校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分别由教导处、办公室、团委等处室安排了几场学生教育大会,无非就是思想、作风、纪律方面的教育等。期间我和段芦头中学毕业的韩殿强同学坐学校周日往返县城的双排车去了一次县城,购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回来时一直没有等到班车,只能边走边等,边等边玩,直到走到学校也没有等来班车,20华里的路程竟然走了好几个小时。那次进城在新华书店购买的一本《四角号码新词典》,我至今仍然保存着。
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全班同学一个个上台进行了自我介绍,不同县市的方言引来一阵阵哄堂大笑。有位同学的介绍竟让我们听起来名字叫“好神经”。如今我们同学聚会时仍然会提起这个话题,仍会让我们捧腹大笑。直到这时我才知道,我们班有54名同学,分别来自南宫、清河、威县、任县、南和五个县市。
一周后,新课程陆陆续续开始了。担任我们文选课的是张范津老师,张老师是南宫人,中等身材,留着分头,戴着一副近视镜,严肃深沉的面容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气质,走上讲台自我介绍:“我叫张范津,河北师大中文系年毕业生,刚刚送走一届毕业班,今年担任班班主任和班、班的文选课。”浑厚磁性的男中音彻底征服了我们。不久我们就领教了张老师的博才多学,鲁迅、郭沫若、曹雪芹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红楼梦》、《呐喊》、《彷徨》让我们爱不释手,从而引领我们走进了文学的殿堂。遗憾的是没等到我们毕业,张老师就调走了,先是在南宫市委农工部、组织部工作,后来任南宫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文体局局长、市老干部局局长、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如今在邢台市纪委任副处级干部。
担任我们数学课的是陈凤恩老师,据说是工农兵大学生,教学起来非常认真,但是我们好像都钻了死胡同,总是学不会这些深奥的知识。物理老师是苗根久老师,也是南宫人,据说是威师为数不多的讲师之一,现在仍记得苗老师的习惯动作和口头语,对于重要的内容的讲解,开头总是用粉笔敲点着黑板,提高语调说“同学”,一听这话,我们就会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不成想我们还没有毕业,苗老师就调到南宫中学,直到退休。
生物老师是范福臣老师,范老师上课从来不翻课本,口齿清晰,滔滔不绝,记忆犹新的是为我们惟妙惟肖地讲解无籽西瓜的栽培,后来范老师调到邢台市职教中心工作。政治老师是杨殿明老师,朴素的衣着,浅显的讲解,把深奥的哲学直白地灌输到我们的脑海里。最让我们喜欢的课程是音体美了,张巧凤老师绘声绘色的示范,白惠臣老师端端正正的毛笔字……
现在想来,威师这些质朴、博学的老师,为我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引领着我们走向充满阳光的人生之路!
(秦庆杰老师授权发布)
作者:秦庆杰,生于年7月5日,河北省南宫市段芦头镇秦庄村,年9月入河北威县师范学校班学习,在校加入学校蓓蕾文学社,后担任社长。年7月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先后在南宫市段芦头镇中、段芦头中学担任班主任及中学语文教师二十二年,年5月开始先后在南宫市纪委、南宫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南宫市行政审批局工作,现任南宫市行政审批局审批股长。
(想加入中师生群交流,可以联系5,备注:中师生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