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职业技术教育始于明代。据《广平府志》《清河县志)载:明嘉靖三年(年)在清河县城设“阴阳学”(天文之类)、医学,另设佛学,至清末废止。清末至民国初年,县内兴办师范学校。民国12年(年)在连庄建立清河县蚕桑学校。清河县师范教育始于清末。光绪三十年(年)废科举后,在县学旧址(文庙后)创办“师范传习所”,招生30人,学制半年,培训在职私塾教师。翌年改名“清河县初级师范学堂”,校址迁往南街路西,监学刘梅塘,学制半年,招生2期共60人。办学经费全县统筹,每年亩捐2万吊,作为教师工资、学生生活津贴。民国5年(年)至9年在原校址办单级师范传习所2期,每期招生40人,学制2年,招收高小毕业生与同等学历者,毕业后任小学教员。民国11年,开办师范讲习所,校址在县城关帝庙内,教学内容取消了经书之类,开设国语数学、物理、化学、公民、历史、地理、图画、音乐、美术、体育、教育心理学、小学各科教法等。校长简朝荣,学制2年,招生3班共计人。民国18年秋,在师范讲习所旧址成立“乡村师范学校”,学制3年,招生40人。民国23年改名“简易师范学校”,学制4年,招生40人。民国25年秋停办。民国22年秋,在县女子完小附设女子师范班,招生40人,学制2年。民国24年停办。年秋,县抗日政府在城隍庙内开办抗日救亡师范,校长杨晓凤,教导主任黄月亭,招生60人。培训半年后,由县抗日政府分配到各村任小学教师。年底停办。年7-12月,县抗日政府在杨二庄办抗日救亡师范培训班1期,招生50人,由抗日政府教育科长杨椒云主持日常工作,政府秘书黄子言、行政科长黄月亭兼课,学生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小米30公斤。
来源:《清河县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