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佛像印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印社社员信阳市根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员司马光文化研究会理事光山县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
联系
邮编:
在湖南邵阳和安徽广德文史界,有一桩纠缠不清的疑案。邵阳的李世由寄籍到广德参加科举,考中进士的名字却叫李世田?
其实,这是真实的历史,两人原本为一人。让人疑惑不解的只不过是不知道李世田有因为奉父命而改名为李世由过继的经历,用以承接攻取天京功列第一的湘军名将李臣典香火的源故。
李世(田)由(?-),名振铎,字晓暾,学者,安徽省广德直隶州人,湖南宝庆邵阳新宁乡五都(今属新邵县巨口铺镇)人,为清末湘军名将太子少保李臣典嗣子。曾任江苏清河、吴县等县令。寄籍安徽广德,祖籍河南光山县人。由附生应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江南乡试中式第四十九名举人,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进士。是年殿试总中人,其名列第名,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光绪三十一年九月补任清河县知县,三十二年十一月以办赈不力革。(《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第二十三卷)。著有《暾庐类稿》《癸丑甲寅日记》、《暾庐日记》。民国十年去世。(大总统指令第号“呈核给因公受病退职死亡江苏吴江县知事李世由遗族恤金由”《政府公报》命令民国十年六月十二日第一千九百四号)
民国《湘雅摭残》和今人编著的《湘人著述表》均记载李世由“为李臣典之子”。但在年,蔡锷便在《致颜昌峣书》中提到:“金陵则敝邑李君晓暾(李臣典之孙)愿以全力任张罗,前途必有望也。”李世由的好友、为其遗著《暾庐类稿》作序的李详在《学制斋文钞》中记载,李世由“世为湖南宝庆府邵阳县人,忠壮公臣典之嗣孙”为误。
李世由的“档案”为“李世田,广德直隶州人”(《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下·癸卯科》、《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第二十三卷》)
李世(田)由光绪二十九年(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42名。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七):光绪二十九年。癸卯。闰五月甲申朔。……○引见新科进士。得旨。……庞毓同、田毓璠、孙鸿烈、高遵章、钮泽晟、王绍曾、王荫楠、马晋、陈钧、宋功迪、胡献琳、许中杰、陈中孚、李盛銮、董秉清、张寿楠、黄敏孚、张衷沅、赵国光、邓荣辅、程昌鼐、梁鸿藻、李世由、宋嘉林、郝继贞、褚焕祖、唐树彤、万箎、黄光厚、李增荣、程起凤、黄韩鼎、樊海澜、李肇律、张凤喈、邹寿祺、郭毓璋、黄纯垓、刘贞安、郑廷琮、谢慕韩、郑煇典、翁长芬、刘昌仁、有瑞、林树森、陈德昌、金文田、胡商彝、刘道春、曾肇嘉、马育麟、萨起岩、廖毓英、朱楙春、张治仁、王景峨、何谌、施汝钦、尚光钺、佘登云、刘思浚、张鹏翔、武曾任、陈煜庠、阎希仁、李泽宸、张运魁、何品藜、马天翮、黄堃、马进修、培成、高廷梅、张自省、张文源、彭立栻、杨凤翱、杜光佑、王允猷、汪春源、曹佐武、吕濬堃、魏垂象、周旭、钟麟、孟宗舆、侯来仪、丁树奇、于文
而李世由的寄籍之地,一般认为是安徽广德。况周颐在《眉庐丛话》中称李世由为“友人广德李晓暾”。“清光绪二十九年()李世由改入安徽广德州籍”(李详《学制斋文钞》)。汪辟疆在《光宣诗坛点将录》中将李世由列为皖派诗人。进士题名碑上也载其为“安徽广德州人”,名字刻为“李世田”。但王培军在《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中又称李世由为“江苏宝应人,籍宝庆”,不知何据。若论李世由的长住之地,那还是南京。
但是李臣典一个湖南人,攻占天京(年)战死,儿子为何到广德,如何改籍,为何又不在邵阳应试?
原来李世田亲生父亲李孟荃,是清河南光州(光山县文殊乡李家湾)人(《李氏支谱》),咸丰四年()以候选知县从军,知府衔,知亳州。同治九年()委办广德州垦务(移民局),同治十一年()四月至同治十三年()初,任安徽广德知州,以军籍入广德籍。
年天京城破,此前孟荃喜得儿取名世田(世由),拜为湖南邵阳人同姓猛将25岁的李臣典为干儿。城取后,臣典劳累突死,曾国荃做主李世田继承臣典香火和爵位,李孟荃负责臣典家眷养老送终。世田是清光绪二十九年进士,为中国最后一届(以后改西洋科,慈禧搞的只限制是满族子弟参加),成为广德三宝之一——文状元,为民国革命文人,与柳亚子等互有唱和,同乡钱文选也有交谊,其后代在上海或出国。
李世(田)由义父李臣典(8—),字祥云,湖南邵阳人,湘军名将。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在攻取天京中功列第一,锡封一等子爵,卒赠太子少保,谥忠壮。
十八岁从军,最初是王珍的部下,后随曾国荃支援江西,隶属于湘军吉字营。
咸丰八年(),战于江西吉安南门外,曾国荃遭遇重创,李臣典勇猛争先,追杀太平军至永丰、新淦。曾国荃奇其勇,破格提拔他为宝庆营守备。在随后收复景德镇、浮梁的战役中,李臣典皆为先锋。
咸丰十年(),从战小池驿,晋升都司,赐花翎。进攻安庆,战菱湖,曾国荃受伤坠马,幸亏李臣典驰救以归。
咸丰十一年(),进攻安庆西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与辅王杨辅清召集数万人围困清军数重,战至日中未决,驰告诸将曰:“事急矣,成败在此举!”李臣典冲锋在前,与诸营合力攻下安庆,晋升参将,赐号“刚勇巴图鲁”。
同治元年(),李臣典随曾国荃乘胜进军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李臣典取丹阳镇,夺秣陵关,以总兵记名。军中疫病横行,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大举来援,逼垒鏖战,曾国荃督阵,炮火伤颊,李臣典与副将倪桂节拼命保护,倪桂节阵亡。李臣典识破太平军的声东击西,拼命死守直到解围,因功加提督衔。
同治二年(),李臣典与赵三元夜袭雨花台石城,因功以提督记名。不久授河南归德镇(今河南商丘)总兵。李臣典与萧孚泗、张诗日等攻夺紫金山。
同治三年(),克天保城,天京城被团团包围。五月,克地保城。六月,诸军轮番进攻,双方伤亡很大。李臣典侦查到太平军粮草未尽,诸军苦战力渐疲,于是对曾国荃说:“师老矣!不急克,日久生变。请于龙脖子(今南京中山门至太平门之间的城墙)重掘地道。”于是率副将吴宗国等日夜挖地道,十五日地道成,李臣典与九将同列誓状。翼日,地雷发,李臣典等蚁附入城,诸军毕入。下令见长发者、新剃发者皆杀,於是杀贼十馀万人。湘军军纪涣散,李臣典连御十女,恃壮不休息,不久,卒於军,年二十七。
攻取天京李臣典功列第一,锡封一等子爵,赐黄马褂、双眼花翎。此时李臣典已经兵卒,诏加赠太子少保,谥忠壮,吉安、安庆、江宁各建专祠。(清史稿赵尔撰列传二百一)
李世由虽然是将门之后,但并不喜欢舞枪弄棍,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科举“考霸”。他高中年进士,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正科科举考试。李世由因此可说是“末代进士”。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因为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开了恩科。
高中进士后,李世由的好运气似乎到头了。他先是外放江苏清河知县,但仕途不顺,很快被劾罢。据记载,李世由丢官的理由很奇怪,竟然是因为他有严重笑癖,“见台宪无故辄笑”,该笑的时候不笑,不该笑的时候却笑了,结果李世由悲剧了,乌纱帽飞走了。你说,还有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丢官理由。李世由丢官后,他又遭遇丧妻之痛。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年,李世由东山再起,复任江苏吴县知县,期间振兴文教、治理太湖,“修严夫子墓、创修县志”,颇有作为,但壮志难酬,于年“未竟去官”,后因患“昏瞀疾”逝世。湖南诗人陈锐对李世由的命运深感同情,曾作《夜飞鹊》一词安慰他。
李世由虽然官运不畅,但其诗文成就颇高。张翰仪在《湘雅摭残》中评价李世由“丰神明秀,一如其人。”汪辟疆的《光宣诗坛点将录》称李世由“学术淹雅,诗境苍秀,有声于时”。而李详的《学制斋文钞》则称“当光绪中叶人士,弛骛龚魏,错综儒佛,晓暾左右其际,不甘人后,而气象硉兀自见,喜怒哀乐,物我两忘,则学佛之效也。”李晓暾诗名虽高,但诗作并不多见,且多感时伤世之作。如《车抵苏州晤贞吉》:“蜿蜒一道走轻雷,咫尺沧江挟雨来。忍泪莫谈今日事,且将新句侑深杯。”又如《松涛巷》:“欲听涛声补种松,篱边拓得地三弓。愿今岁岁休兵革,老傍青溪作钓翁。”据统计,徐世昌的《晚晴簃诗汇》、陈衍的《近代诗钞》、汪辟疆的《光宣诗坛点将录》三书囊括了清末名左右国内最有名的诗人,李世由入选《近代诗钞》,并进入光宣诗坛七十二地煞之列。与李世由同样跻身光宣诗坛地煞之列的邵阳诗人还有“不堕家誉”的魏源之孙魏繇。
李世由性格极为豪爽慷慨,曾典衣留客,对清末革命和公益事业亦多有支持,这从前面提到的蔡锷《致颜昌峣书》可略见一斑。在吴江知县任上,公极其致力于修志办学等文化教育事业,备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自拿笔以来,公虽热衷于舞文弄墨,但平生最为出彩的一笔,乃是参与主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第一份刊物《苏报》,有功于革命者也。在此期间,他极力宣扬新思想,对于推翻帝制之民主革命,颇为有功,连著名学者梁启超也为之钦佩,赞其为“发挥新思想者也”。此外,李世由还在公务之余,撰有《暾庐类稿》等著作留世,影响颇大,被当时学界诗坛公认为清末民初之著名学者和皖派诗人。
△李世由曾参与主编《苏报》
△李世由入选《光宣诗坛点将录》诗人
李世田天性温和开朗,诚恳为人,平生交际甚广,朋友圈皆世之一流人物。如与梁启超、蔡锷、陈三立、柳亚子、周颐、李详、柳诒徵等人相交甚好。尽管公才智超群,出身将门,却并没因此而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仕途上亦是不太理想,官阶不达不显。思想超前的李世田先生,无疑非俗人平庸之辈,难被世俗所束缚,故能做到超然物外。因此,时常专心于参禅打坐,引佛儒皆通的汪允宗、曹赤霞等名士为座上宾,互相切磋佛理禅义。且热心佛经传播,曾捐资印行《佛教六经》。由于在佛学、国学等方面造诣较深,还被中国最早的僧学堂“祇洹精舍”聘为教授,以授佛学、国文、梵文、书法等科目为主。由于公品行端正,淡泊名利,又天资绝伦,错综儒佛,博学多才,深受当时学子、学者、鸿儒、高僧、士人、权贵等各界名流的敬重与爱戴。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湘军将领朱洪章写了一本书叫《从戎纪略》,福建人沈瑜庆写了一本笔记叫《涛园集》,其中载有诋毁李臣典战功的内容,李世由曾先后邀请他的朋友况周颐、李详在著作中予以辩白。参考文献:1、徐厚冰聚焦广德《喊话邵阳史学界:李世由不能“冒名顶替”广德李世田》2、刘家玮《掩盖在尘烟中的近代文豪李世由先生》3、张东吾《邵阳籍末代进士李世由》等本文为原创作品,抄袭必究,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