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周末特辑B版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山建设地图》舆图与孙中山实业计划建国思想。
本文原载于《文物天地》年第8期,摘要及注释从略,引用须参考原文。
《中山建设地图》舆图与孙中山实业计划建国思想
田国杰,田宁宇
近代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弱民疲,列强瓜分豪夺攫取权益,中国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能够四十年如一日,始终挺立于时代前列,毕其一生而致力于探索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道路,年他在《兴中会章程》里率先发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号召,领导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年5月,护法战争失败后,孙中山避居上海法租界寓所,终日“闭门著书,不理外事”,“检讨革命失败之教训,规划未来建设之宏图”,历时近两年,于年前后撰写完成《实业计划》一书,详细阐述了他“实业救国”的伟大建设构想。
洛阳民俗博物馆收藏一张民国时期武昌亚新地学社印制发行的《中山建设地图》舆图,是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建国方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和真实反映。
一《中山建设地图》概要《中山建设地图》长厘米,宽79厘米,彩色印刷,该地图采用六百万分之一的比例尺,由武昌亚新地学社印制发行,定价1元,印章戳记河南省立第三职业学校收藏。该地图在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版图上,对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中的建国方略主要构想予以了重点标注和说明,内容主要包括:(一)全国海港第次图;(二)全国铁路系统表;(三)改良大港附图;(四)计划市镇;(五)计划运河。
《中山建设地图》还蕴含有诸多的历史、政治、行政区划等历史印迹和地理信息。该地图的印刷发行机构武昌亚新地图社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地图出版社,由湖南新化人邹永宣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在武昌创办,是中国第一家采用彩色石印技术出版小比例尺地图的专业出版社,曾印制《大中华京省道县详图》(年)、《表解说明中华拆类分省图》《世界列国图集》等多种重要地图学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时(年)并入中国地图出版社。在当下的收藏市场上,亚新印制的地图也很受收藏者欢迎。
河南省立第三职业学校校址在今洛阳市老城区南察院街附近,前身为清代河南府中等蚕桑学堂,年改为河南省立洛阳甲种农业学校,年改为省立第三农业学校,年改为省立第三职业学校,年年底改为省立洛阳初级农蚕职业学校。
二《中山建设地图》与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一)改良大港附图与《实业计划》之港口建设构想《中山建设地图》在左、下和右行政图边缘部分对拟改良的大港进行了专题标注和附图说明,计有:(一)改良广州为南方大港计划图;(二)改良广州河汊计划图;(三)改良上海为东方大港计划图;(四)建筑乍浦为东方大港计划图(在乍浦、澉浦及杭州湾北侧建筑东方大港,并标注分为五段,并标注三十尺水深线);(五)整治扬子江水路计划图;(六)建筑清河口为北方大港计划图。
在《中山建设地图》上,关于孙中山先生海港建设思想方面明确标注了兴建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改良广州港为南方大港(中国世界商港)三个一等海港建设计划。
北方大港建设构想见于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的“第一计划第一部,其文曰:“兹拟建筑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兹所计划之港,为大沽口、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滦河两口之间,沿大沾口、秦皇岛间海岸岬角上”,此为“北方大港”。
东方大港建设构想见于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第二计划第一部,其文曰:“上海现在虽已成为全中国最大之商港,而苟长此不变,则无以适合于将来为世界商港之需用与要求。故今日在华外国商人有一运动,欲于上海建一世界商港。”即建上海港为“东方大港”
南方大港(改良广州为一世界港)建设构想见于《建国方略》“第三计划第一部,其构想为“以世界海港论,广州实居于最利便之地位。既已位于此可容航行之三江(珠江之东江、西江、北江)会流一点,又在海洋航运之起点,所以既为中国南方内河水运之中轴,又为海洋交通之枢纽也。如使西南铁路系统完成,则以其运输便利论,广州之重要将与中国北方、东方两大港相侔矣。”即改良广州港为中国“世界商港”。
孙中山先生《中山建设地图》中关于建设北方、东方和南方三大港口的规划是其《建国方略》中“实业计划”的重要建设思想之一,建设理念既立足于推进实业计划的总体布局,又兼顾发展区域经济的统筹规划,以引进外资、以民为本、择优而用、减少阻力四原则为基础,坚持了着力利用外资的开放态度,为整个中国的港口建设全局描绘出一幅理想的蓝图,表现了其宏大的气魄、惊人的胆略和超前的意识。
北京诚轩拍卖公司上拍的武昌新亚地学社印制地图
《中山建设地图》东部标注的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铁路系统
《中山建设地图》北部标注的北方大港和西北铁路系统
(二)全国铁路系统表在《中山建设地图》左上方对全国铁路系统表进行了标注说明,按照七个系统规划建设,具体为:(一)西北系统。西北系统以北方大港至多伦多为总线(主干铁路线),以多伦为起点,衍射至漠河、克鲁伦、迪化、伊犁、恰克图、乌梁海和阿尔泰八条支线,总长英里;(二)西南系统,总长英里,按照甲乙丙丁等天干顺序予以标注主要规划铁路:一是以广州为中心,规划建设广州至重庆、腾越、思茅的主干铁路和广州至成都、钦州的次干线,衍射到达宁远、镇南关、海安等支线,二是建设梧州至重庆和广州的铁路;(三)中央系统。该系统按照天地玄黄等《千字文》文字排序以黄色图线标识,建设24条铁路,总长英里,以东方大港、北方大港、南京、西安为中心,衍射至洛阳、汉口、济南等军事要地以及库尔勒、于阗、哈密、兰州等西北边陲要地;(四)东南系统,按照天地玄黄等《千字文》文字排序以绿色图线标识,建设13条铁路,总长9英里,以东方大港至重庆、广州为主干线,同时建设福州至武昌、镇江、桂林的铁路,厦门至广州、建昌,南京至韶州、嘉应的铁路;(五)东北系统。按照天地玄黄等《千字文》文字排序以蓝色图线标识,建设20条铁路,总长英里,以东镇(今松原市)为中心,建设至葫芦岛、北方大港、多伦、克鲁伦、漠河、科尔芬、饶河、延吉、长白9条主干铁路,同时建设葫芦岛至热河北京、克鲁伦、呼伦、安东4条次干铁路,并建设通达海防、东北边防的铁路;(六)扩张西北系统。该系统建设20条铁路,总长英里,建设多伦至恰克图、张家口至库伦乌梁海、绥远至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和焉耆至伊犁以及镇西至喀什葛尔主干铁路,同时建设靖边至乌梁海五原至洮南、伊犁至和田、乌里雅苏台至恰克图等支线;(七)高原系统。该系统以拉萨为中心,建设拉萨至成都、兰州、大理东里、提郎宗、亚东、吉雅令、诺和、于阗主干铁路,同时建设兰州至若羌、宁远至车城、叙府至大理、成都至元江等支线,共建设17条铁路,总长英里。
1.舆图反映的清末民国初期中国铁路建设情况
孙中山先生《中山建设地图》的铁路建设计划表是清末民国初期中国国弱民疲国情的真实反映和历史写照。
在《中山建设地图》上标识的已建成铁路计有:沙俄修建的“中东铁路”;日本修建的南满铁路;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武汉);关外铁路,京张铁路,淞沪铁路,正太铁路,胶济(青岛至济南)铁路,粤汉铁路(汉阳经长沙、株洲至潭乡段和曲江至广州段),南昌至九江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海州经徐州、洛阳至灵宝段)广州至九龙和台湾岛的基隆经台北—台中—台南—恒春(垦丁)铁路,铁路线长度总计千米。这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铁路长度和线路数量无疑是微不足道,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军事安全的需要。而令人屈辱的是在这其中,有80%的铁路都是西方殖民主义国家投资修建的。
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风雨飘摇中的满清政府国势危殆,西方列强预谋共同瓜分中国,掀起了抢占殖民地的高潮,出于扩张权益和巩固在华势力的需要,法、俄、英、日等列强纷纷攫取在华铁路权益,至年清廷灭亡,各国列强投资建成的铁路有京奉、中东、京汉、胶济等14条铁路,总长度为千米,同时也兴建了有第一条中国人自主设计建设的京张铁路(詹天佑设计主持建设)。各国列强在中国攫取铁路特权,大大刺激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和路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意义,如被称为武昌革命导火索的四川“保路运动”就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西方列强强取豪夺中国路权的典型事件。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政府为了抵借外债,在年宣布“统一路政”,解散各省商办铁路公司,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因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二次高潮。从年到年西方列强各国在中国夺得的路权10多千米。北洋政府时期,仅仅在关内修了约千米铁路。
2.《中山建设地图》与孙中山先生铁路建设思想和建设计划
在中国铁路的发展方面,孙中山先生一直是积极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年在国外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就“留心比较世界之铁道,实偏有所嗜”,早在年他撰写的《农功》一文中就提出了修建铁路以利屯田戍边的主张,年6月,他在《上李鸿章书》中直言“地球各邦今视铁路为命脉矣”,大声疾呼中国修建铁路,以图实现商兴民富国强。年2月,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后,受临时政府委托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多方奔走筹办全国铁路修建事宜。
孙中山先生年前后撰写完成的《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物质建设)篇中,提出“民欲兴其国,必先修其路”、“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今日之铁路问题,实为中国生死存亡之问题。”提出规划建设条线路、总长达10万英里以上的宏伟铁路建设蓝图,铁路建设计划是《实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先生“铁道立国”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的反映和体现。同时他还提出了规划建设以新建北方大港(位于渤海湾)、东方大港(位于杭州湾)、南方大港(广州湾)三大海港为铁路中枢,建成“六大铁路系统”(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东北铁路系统、西南铁路系统、西北铁路系统和高原铁路系统)。其提出了铁路合理选线的原则:一是“必选最有利之途以吸外资”,借助国际力量共同开发;二是“必应国民之所最需要”,急需先修;三是“必期抵抗之至少”,认为先在社会条件好的地方修路;四是“必择地位之适宜”,有利于通道建设和联接成网。
孙中山先生关于铁路系统建设的设想为:由六大铁路系统构成一个完整、发达的铁路网络,其要义为:一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和沿海沿江口岸,便于对内对外开放;二是沟通铁路与水路的衔接,利于相济互动;三是建设环绕陆疆和海岸铁路,利于加强国防;四是突出西北铁路系统,利于西北部辽阔国土的开发,“可以将中国东南部过密之人民逐渐迁移”,孙中山先生认为,西北铁路系统“实居支配世界的重要位置”,“盖将为欧亚铁路系统之主干,而中、欧两陆人口之中心,因以联结。”“由政治上经济上言之,皆于中国今日为必要而刻不容缓者也。”
针对当时中国铁路建设面临着技术、人才、资金等重重困难。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大胆提出了融资引才、开放办铁路的方针,铁路民办国有,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营建策略。
(三)全国海港第次图在《中山建设地图》的全国海港第次图中,将海港建设按海港类别、港名、隶属省份和海域进行了分类标注,具体为:(一)头等港3个:北方大港(位于渤海海域直隶省清河口和滦河口之间)、东方大港(位于东海海域浙江省的乍浦、澉浦之间)、南方大港(位于南海海域广东省广州、佛山黄浦之间);(二)二等港4个,包括渤海海域奉天省(今辽宁省)的营口、黄海海域的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海域福建省的福州和南海海域广东省的钦州;(三)三等港9个,包括渤海海域奉天省的葫芦岛和山东的黄河港(今山东省东营)、黄海海域山东省的芝罘(今山东省烟台)、东海海域浙江省的宁波和福建省的温州(今属浙江省)和厦门、南海海域广东省的汕头、电白(今茂名)和海口;(四)渔业港15个,依次为黄海海域奉天省的安东(今辽宁省东港市)和海洋岛(今辽宁省大连附近),渤海海域直隶省(今河北省)的秦皇岛和山东省的龙口,黄海海域山东省的石岛湾(今威海卫市荣城附近)、江苏省的新洋港(今盐城市)和吕四港(今启东市),东海海域浙江省的长涂港(今舟山市辖)和石浦(今宁波市辖)、福建省的福宁(今宁德市)和湄洲港(今泉州),南海海域广东省的汕尾、西江口(今珠海市)、海安(今湛江市徐闻县)和榆林港(今海南省三亚市内)。
(四)计划运河及计划市镇在《中山建设地图》舆图中,计划运河和计划市镇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该舆图上标注有计划运河和计划市镇建设规划,计划运河建设内容包括:整理黄河及其支流、陕西之渭河、山西之汾河和连接旧的隋唐大运河,修浚粤桂之西江;同时计划修筑一新运河,该运河由北方大港直达天津,作为内地诸河及北方大港的连锁纽带,其开浚运河的目的为联络中国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关于计划市镇建设方面,从舆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其计划市镇密集分布于东北三省和东部的内河沿岸及铁路线两侧,计划市镇周边或有丰富的矿藏,或为鱼米之乡区域,旨在最终利用便利的铁路和内河航运交通,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坚固国防的最终目的。
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关于铁路、海港、运河和市镇建设的宏伟蓝图和伟大构想最终因民国时期中国国内政局动荡、战乱频仍,内战连连,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加之缺乏巨额的建设资金和更为详实周密的计划规划而最终未能施行。
三地图绘制年代及价值《中山建设地图》上未标注地图印制出版时间。从地图上的“孙中山先生遗像”(孙中山先生年3月12日于北京逝世),该地图中省级行政区划中宁夏、河北两省尚未建省(年国民政府北伐胜利后,宁夏、河北两省建省),京兆地方、直隶两个行政区划依然保留,同时地图图例中北京为“旧日国都”、南京为“拟定国都”,综上地理和历史信息推断,该地图绘制时间应为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之后、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即年前后。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孙中山先生以世界眼光审视中国,对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悲惨现实所发出的泣血呐喊,更是激励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警世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高度发展的历史性建设成就。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的伟大构想才得以逐步实现和施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这样评价,“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称颂其“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今天,中华民族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之中,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提出的对中国建设的计划和构想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的作用,这份蕴含中山先生建设思想的《中山建设地图》的珍贵性和重要文物价值不言而喻。
以上就是本期周末特辑B版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有哪些想在本平台推送的地图、想了解的地方,欢迎私信推荐我们~
整合全球地图资源、分享全网地图资讯,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