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情报员,领导曾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画个谢炉据点平面图。现根据我的回忆,记述如下:
谢炉据点是日军在清河的中心据点,于年3月3日修筑,比王官庄据点晚两年又75天,比黄金庄据点晚34天,比的油坊据点晚12天,比连庄据点早1个月又28天。日寇在谢炉集盘踞3年又33天,于年4月7日败退撤离,是全县日伪据点炮楼败退最晚的据点,比王官庄日伪县政府败退早19天。
谢炉敌据点位于谢炉集东北,大约在现在的谢炉镇政府位置,占地近百亩,座东朝西,门前设有深沟吊桥,昼夜由伪军站岗(日军在炮楼顶上站岗)。大门外是一片开扩地,敌据点北侧约70米是王官庄至油坊的公路,叫王油路。敌据点成圆形,环敌据点周围设有两道防御工事:一是周围设有沟壕,沟壕深、底宽各3米。二是沟壕外用枣树头围成一道鹿鹿寨,并强硬规定百米之内不准种地,米内不准种高杆作物。谢炉据点成圆形,沟壕内,建筑由日军大院、伪治安军院、汉奸情报班3个部分组成。据点外,还设有伪联乡办公房。
一、日军大院。主体是炮楼,日军人数最少,可是他们住的院子最大,房子最多。日军大院座北朝南,周围设有沟壕,沟壕深、宽各2.5米左右,大门沟壕设吊桥,有岗楼,戒备森严。沟壕内建筑是四合院形,炮楼设在西北角,门口设在北屋内,座西朝东,旧砖泥土砌成。楼高四层,每层周围设有枪眼若干个,楼顶部设有垛口,最顶端是太阳伞式的遮阳层。楼顶昼夜有日军站岗,夜间时有探照灯摆动。白天远远望去,炮楼顶部经常有如同鸭蛋大的日军脑袋,肩挎步枪在垛口之间走动。修筑的据点物料均向各村摊派,砖瓦木料都是强拆民房抢来的。
二、伪治安军院。伪治安军是汪精卫的曲线救国军(伪治安军、伪警备队等统称皇协军)。伪治安军驻据点院内东侧,设有一溜东房,周围挖有深宽各两米的深沟。大门座东朝西,设有吊桥,门口设岗楼,伪治安军最多时五六十人。全县伪治安军最多时驻有3个连队人,谢炉和黄金庄据点(包括指坊头、峨庄炮楼)各半个连。史文焕、李景阳(老城东关人),他们二人都是军分区先后分两批派往清河治安军工作队负责人,带队来清河专搞伪治安军敌情和统战工作,后来和地方敌工站合并,史文焕、李景阳曾先后任县敌工站站长。伪治安军和日军各怀鬼胎,互有防备。其一,谢炉敌据点鹿寨、沟壕内,日军和伪治安军又各自设沟壕、吊桥。其二,全县伪治安军三个连队,均驻守离王官庄敌据点较远的东北部,以防各被吃掉。
三、汉奸情报班。情报班位于据点内南侧,和日军院对面,约八九间一溜南房没有院落。从据点总大门走进敌大院向东南一段距离,北院是日军,南侧是情报班。小鬼子和伪治安军各有自己的伙食,情报班这伙狗汉奸,没有吃饭的固定地点,他们对我抗日队伍危害最大,有相当一部分是叛徒,整天是吃喝玩乐杀人。
四、伪联乡(也叫维持会,内有我党党员),驻敌据点沟壕吊桥外南侧一溜南房,南房北面,从敌据点走出吊桥,这里是一片开扩地带。
根据领导意思,当时我曾经对谢炉敌据点画过一幅简单平面图,还特别说明,汉奸情报班南房背面是一个大厕所,有七八个毛坑,坑与坑之间隔有半截影身墙。从这里往南是沟壕鹿鹿寨,往西北三四十米是大门吊桥,往东再往北拐就到了伪治安军大门口。这里北侧是日军院,南面是情报班,东面是伪治安军,往西是总大门口,这一块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院落,来来往往人很多。我对领导说:我们的人进到据点,如果发生什么情况,这个大厕所是个可以利用的地方。我从小爱画画,根据谢炉据点情况,我画了一张简易平面图,受到区领导的表扬。
日本投降后在解放战争期间,我的家乡刘双庙东半部路北,有一处宅院是大户的房子,后来作了自卫队和民兵队部。刘东岭同志是本村民兵队长,刘长运同志是片村民兵联队指导员(记工龄)兼本村民兵指导员。我是个小民兵,又是村贫协会代表,我和刘东岭等几人经常住在民兵队部里。因为我对谢炉敌据点很熟悉,就在民兵队部东房南山白灰墙上,用毛笔画了一间房大的八路军攻打谢炉炮楼,都说这画画的还真不错。这处院落后来拆掉了,可是东房南山墙还留着,这幅画直至“文革”后期还在。刘长运同志(我在村叫他运叔)曾问我:立双你爱照像,你把打炮楼那幅画照下来了没有,我说没有。刘双庙那个时候是先进村,是陈二庄二区东北片典型。群众运动时刘双庙押着周围村一些人,其中就有冯双庙的冯三品,他在《冀南日报》社工作,负责文艺版,对画画是行家,群运时冯双庙群众把他也要回来押在刘双庙。因为我们几个经常值班站岗的民兵对这些人挺不错,后来和这些被押的人成了朋友。冯三品见过我在南山墙画的攻打炮楼这幅画,因此他回《冀南日报》社后,于年回家时,专门去刘双庙找我打算叫我去《冀南日报》社工作,一打听,我已经去鲁西北二地委工作了。
邱立双简介:年4月,邱立双出生在清河县谢炉镇刘双庙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3岁成为当地抗日小交通员,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邱立双历任清河县团县委书记,南宫三合一大县团委副书记,邯郸热电厂汽机分厂党支部书记,清河县县委宣传部长等职。年离休。主要事迹: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曾任清河县根治海河指挥部指挥长,带领数万民工奔赴海河一线,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一干就是十余载……。离休后,不忘革命本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自费数十万元举办“抗日战争图片展览”展,20多年来风雨无阻,先后巡回展出余场,行程余公里,观众达20万人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