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明代中叶的《金瓶梅》,是现存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本书创作的地理背景在哪里?这是与《金瓶梅》的作者是谁、作品的主旨为何等重要问题紧紧纠结在一起的重要金学公案。此问题的最终澄清与解决,对准确考定《金瓶梅》的作者和理解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金瓶梅》创作的地理背景“北京说”出现最早,相关材料丰富,非常值得重视。
一
《金瓶梅》所叙述的主体故事发生在清河县,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境内。但是,很少有学者把《金瓶梅》创作的地理主背景视为清河,而是对之给予很大质疑,并提出不同的创作地理背景之说。其中,“北京说”是出现最早,历时最长,且影响较大的一种。吴晗是现代《金瓶梅》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他虽没有以很大篇幅专论《金瓶梅》创作的地理背景,但亦有所谈及。已故著名学者张远芬曾在他的名作《<金瓶梅>作者新证》一书就曾提到:“《金瓶梅》中运用了大量的峄县方言、北京方言和华北方言。吴晗先生还说,作者异常熟悉北京的风物人情,很多描叙都是以北京做背景的。”[1]此或许可视为《金瓶梅》地理背景“北京说”的源头。大约同一时期,署名为涩斋者曾在《<金瓶梅词话>里的戏剧史料》一文中说:
《金瓶梅》一书中的中心地方是清河,但从该书中所描写的看来,决不能认为作者所暗示的也是清河。清河不过是一小县,那里能那样繁华?那里能有南瓦北瓦?那里能有教坊?一个小县,有多少官员,那里能养得起玉皇庙那样的大庙?凡此种种,皆可以证明书中所谓清河一定另有所指,大概不是南京即是北京。[2]
此处,作者明确表示“书中所谓清河一定另有所指”,并提出了北京即可能为其一的猜测。
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著名学者刘文典曾提出《金瓶梅》是北京的作家写的,并发现“北京正阳门内的兵部洼”和北京郊区特产“伏地苹果两个例证,给后人以很大启发。著名学者吴晓铃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即开始俗文学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建树。他对《金瓶梅》地理背景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