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写在盛唐来临前隋朝的第一个掘墓人杨
TUhjnbcbe - 2024/5/17 17:45:00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隋大业七年(公元年),杨广开始着手征服他所能看见的地图内唯一一个还没有臣服的小斑点——高丽。

皇上的千秋功业

在隋炀帝的眼中,这场战争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走走过场,当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随帝国那一长串附庸国名单上,只是多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名字而已。毕竟从他即位开始算起,被强制纳入隋朝朝贡体系的周边小国一个接着一个:西域的突厥、契丹、吐谷浑,南方的林邑(越南南部)、真腊(柬埔寨)、婆利(马来半岛),东海的流求(台湾)、倭国(日本)。

杨广像极了嬴政和刘彻,像他们一样有着经世的伟略,也像他们一样穷兵黩武、穷竭民力。他效仿了秦皇汉武的励精图治,但换来的并不是汉武帝的一统海内,而是秦王朝历二世而亡的历史轮回。

东征高丽的战争还没开始,隋朝后院就已经起了火。

自战争动员令发出,山东就成为了这台战争机器的引擎。从大业六年开始,为提供战马,山东百姓就被勒令饲养马匹。由于山东距离辽东前线最近,又被征调了大量民夫作为军资运输队,为前线作战部队运送粮食。大量徭役的征发,使得当地的农业生产错过了农时,大量土地荒芜,粮食减产,价格飙升,大量农民食不果腹,沦为难民。

又是相同的配方,又是相同的味道。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无一不是被生存底线所逼迫的。这次为了完成皇上光荣的大国战争,山东人率先遭了秧,所以第一波反隋起义也在山东拉开序幕。

山东百姓的起义

第一个拉起反旗的是山东邹平人王薄。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显赫的名声,但不能不说他还是具备一些造反的理论知识,知道笔杆子和枪杆子一样重要。当他在长白山聚众山林,呼啸一方后,立即着手革命的宣传工作,他自称“知世郎”,静心创作出一首宣传造反有理的民歌《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首歌通俗易懂,唱出了穷苦百姓的普遍心声,很快就红遍了山东。无数人被歌词中描绘的丰足生活吸引,效仿着王薄干起了占山为王的买卖。刘霸道在平原郡崛起,孙安祖在高鸡泊起义,高仕达聚众于清河县,还有在后来慢慢做大,强大得让李世民都头痛的窦建德,也归属于大业七年这一届革命家。

一波乡民最初的打砸抢事件并没有进入隋炀帝的视线,更不会影响他的远征计划。大业八年,百万大军在涿郡(北京)完成集结,开赴辽东,分水陆两军进攻。但是陆军在辽东城吃了瘪,久攻不下,水军稍微顺利一点,甚至直逼了平壤,却也遭到伏击而败亡。第一次远征高丽以失败收场。

国家战争的失败,兴许对山东百姓来说是好事,他们期望着皇上能在战败后休养生息,恢复民力,自己的日子也能好转了。

然而杨广似乎并没有吸取战败的教训,仅过了一年不到,大业九年的正月初二,帝都洛阳又发出了兵马集结令,第二次远征高丽开始了。

原本就已经民不聊生的社会,再也承受不起皇帝一个人的任性妄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刘霸道、高仕达、窦建德之列,他们要为自己求得一线生机,为天下某得一世太平。

像去年一样,在高傲的杨广眼中,山东事件不过是一群穷疯了的暴民聚众抢劫而已,属于小范围的治安事件,国家的重心在对高丽的征服,待到第二次远征胜利归来,当地的驻军自己就已经扫平了这次治安暴乱,这件事根本无需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在贵族门阀的环境下长大,杨广一向认为天下的军国大事只是世家贵族的游戏,百姓的动乱只是从属于这个游戏的小插曲而已,既上不了台面,也翻不起大浪。

但是这次似乎不一样,当他在前线督战的时候,一个叛乱者的名字夹杂在刘霸道、高仕达这些蚍蜉的名字中,让杨广犹如被天雷击中,头晕目眩。杨玄感叛乱了!

杨玄感叛乱

杨玄感,隋朝开国元勋杨素之子,时任上柱国、礼部尚书,是国家政治金字塔顶层人物,这样一个人物的叛变和农民起义有着本质区别,在法理上等同于国家政治认同的分解,在影响力上,一个抛弃朝廷的高层领导人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号召力,产生一呼百应的的效应,从权利核心的最深处瓦解隋王朝的统治。这一次,杨广是真的有点怕了。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杨玄感起义后,四方响应者众多,部众很快就达到了十几万,兵锋直指洛阳。此时的洛阳城已经城防空虚,剩下一大帮纨绔贵族过着歌舞升平的太平日子,养尊处优的浪荡儿哪里能抵挡得住声势浩大的叛军,围城不过几天,城中已经有几十个贵族出城投降,杨广一直担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了。这些贵族包括杨雄之子杨恭道、韩擒虎之子韩世咢、来护儿之子来渊、周罗睺之子周仲。为了快速聚拢人心,这些人都被杨玄感委以重任。

虽然都是家世显赫的贵族,但杨玄感知道,这些没啥真才实学的人在现阶段的作用充其量就是帮他站站台,充充场面,发挥不了实际作用,真正能对他的事业有帮助的只有一个人——隋朝上柱国、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

李密从小就和杨玄感是莫逆之交,且通晓古今兴替,博学多才。杨玄感这次起事,自然会拉上他,且言听计从。在围攻洛阳之前,两人之间曾有一次“隆中对”。杨玄感就战略全局问计于李密:“你一向以救济天下苍生为己任,现在时机已到,你有何良策?”

李密分析天下形势,向杨玄感提供了上中下三种策略。

“今天子出征,远在辽东塞外,距幽州足有一千余里,南有大海,北有胡虏,仅一条辽西走廊和国内联系,是唯一的生命通道,形势极为险峻。如果你率军北上,夺取涿郡,扼守咽喉,就能切断远征军的东归路,这样一来高丽人势必从东追击,旬月之间,粮秣给养告罄,军队不战自溃,就可生擒杨广,此乃上策。”

杨玄感沉吟片刻说:“告诉我中策。”

李密说:

“关中自古乃四塞之地,天府之国,如今虽有隋将卫文升据守,但此人不足为虑。我们可击鼓向西,所经城池一律不打,直取长安,然后招贤纳士,据险而守。这样即使天子班师回朝,但已经失去根据地,我们可以审慎筹谋,稳步进取。”

杨玄感仍然不满意,询问剩下的下策。

李密已经预感到杨玄感的选择,他迟疑地告诉他:

“派出精锐,日夜兼程攻取东郡,号令天下。但问题是万一百日之内无法攻取,则天下援兵四至,情况危急,就不是在下能预测的了。”

果不其然,李密的下策在杨玄感看来是上上之策,夺取东郡是最看得见摸的着的利益,也是撬动天下的一条捷径,杨玄感志得意满地拿着李密的下策,去制定作战计划了,而李密也在这个时候看到了杨玄感必然到来的失败,开始策划者自己的退路了。

两个月后,杨玄感的军队被隋军多方夹击,土崩瓦解。在溃败前,李密已经悄悄离开杨玄感,另谋出路,躲过了死劫,将杨玄感的反隋衣钵带到了瓦岗军。作为反隋第一任的杨玄感,以悲剧的结尾开启了隋末大起义的篇章。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在盛唐来临前隋朝的第一个掘墓人杨